[【作者鬼谷孒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即可正常】
]美联储委员们担忧依然不够紧的货币政策仍可能推升资源品价格,进而导致新的通胀风险,因此,加快加息是为了消除依然很低的短端实际利率下的宽松环境。
今年2月,工业金属再创新高,累计涨幅80%,美联储再次加息50BP:1994年12月PMI数据回落至56.1%,油价也基本处於盘整态势,但工业金属再创新高显示通胀压力仍未完全消除,加息前低点到1995年1月累计涨幅80%。
南若玢紧接着又问道:“快速加息为何没有引发经济衰退?”
1994年2月,加息开启后,农产品价格回落、工业金属涨幅一度放缓,不过能源价格此时开始上行,从低点到第三次加息25BP期间上涨16.8%。
美国经济在今年显着放缓,4月美国失业率逆转开始上行,PMI也从1月连续回落后,5月首次落入收缩区间(46.7%)。虽然CPI仍在上行,但美联储担忧的工业金属价格也从1月开始回落。
1994年11月,油价回落但工业金属价格居高不下,通胀走高,劳动力市场紧张,美联储再度加速加息75BP。
因此,虽然美联储官员认为1995年经济将大幅放缓,但为了实现通胀目标,进一步紧缩仍有必要,而速度降至50BP是减少过於严格的政策路径的风险,比如对消费者、企业信心的打击,以及由此可能造成的金融市场混乱。
1994年8月,油价和工业金属继续上涨,美联储再次加息50BP。
“虽然1994年加息幅度大、速度快,但在前一轮大幅宽松的背景下(联邦基金利率从90年代初的8%持续降至3%),本轮加息幅度并不算很大,从结果上看金融条件上升幅度并不大(最终未突破0)。
此外从期限利差角度看,根据时任纽约联储研究主管的所着《theFedafterGreenspan》,1994年前三次温和加息25BP后,长期国债利率与短端利率几乎以相同的步伐上行,因此期限利差并没有明显收缩,这可以理解为市场并没有相信美联储控制通胀的决心。
总而言之,几次加息实现了美国经济的软着陆,格林斯潘的前瞻式加息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