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哲手中这样的汉代环首刀,曾经在齐鲁大地上出过一把,因为陈文哲也是齐鲁人,所以很清楚。
陈文哲还知道,这种环首刀因为其含碳量仅为0607,刃口经淬火,所以相当锋利。
如果经100倍显微镜观察刀的断面,可看到硅酸盐夹杂,均匀分布为三十层左右,这样的特征就证明是典型的百炼钢刀。
抓着把手,看着上面漆黑的木片,这也是汉代刀柄的经典造型。
汉代刀柄多用木片夹起来,外缠粗绳,但无护手。
这种形制,一直延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能够得到一把完整的环首刀,这可以说是意外之喜,其价值甚至比得上几吨黄金。。
虽然相比唐刀差了点,但是,那是技术的进步,可不关收藏价值。
真要说起来,这把汉代环首刀,还是唐刀的祖宗呢
唐代的经典唐仪刀、横刀和陌刀,都是从这种环首刀上发展出来的。
只不过是一个延长、加厚,形成了马战的陌刀,一个变短,发展成了近战的横刀。
摸着这把环首刀,陈文哲忍不住就启动了回溯。
如果可以,他甚至想耗费一次自主传承的机会,也要学到这把刀上的技术。
不管是锻造技术,还是使用技巧,只要得到任何一种,都是赚的。
当然,在这之前,还是需要先回溯一下看看。
只不过,他也没有多少时间,只能随意看看。
最先看的肯定是练刀的过程啊,只不过,事情好像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比如说环首刀的来由,还有其上环的应用
这些都有点出乎陈文哲的意料之外
,如果不是回溯,他还真不清楚,环首刀上的环,还是有大用的
环首刀名称来源于刀柄上的环,这一点陈文哲知道。
在古代刀柄末端被称为刀首, 上面加个环自然就是环首, 环首刀因此得名。
通过回溯, 陈文哲发现,环首的作用,在于防止刀脱手。
在使用的时候, 环首上大多用丝线和绸缎布匹缠绕,士兵作战前, 将环首缠在手腕部, 由于手腕处和环首刀相连, 即便脱手也不至于丢失。
粗大的铁环,同时还起到配重调节重心的作用。
通过回溯, 陈文哲看到,这把环首刀非常锋利,最高纪录是斩断了15根一束的稻草。
就是将若干根稻草捆成一束, 然后用头发丝将这束稻草挂在木杖上, 以刀斩之, 稻草断而头发丝不断, 这才算是好刀。
陈文哲手中的这把环首刀,肯定属于宝刀的范畴, 要不然也不会用来给王侯陪葬。
所以,使用他的人也不多,他就看到了寥寥几人用它做了几下练习。
陈文哲有点失望, 不过,这样也可以了, 终归是获得了使用这把刀的技巧。
只不过,技巧不是刀法, 也不算是功夫,陈文哲只是看到了一些简单的劈、砍、划。
他想要看到的刀法, 并没看到,就看到了有人在不停的劈砍。
没有什么武功,也没有什么秘籍,就只有熬练
好像是有人在用这把刀教学,而学生却并不用功
不用想,这把刀肯定属于贵族,你让一名贵族苦练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