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封神之战(三十二)(2 / 2)

文王同文武在马上听得此人歌声甚是奇异,心想内中必有大贤。于是文王又命辛甲道“请贤者相见。”辛甲领命,再次拍马前来,见一伙樵人打柴归来,便出言问道“你们内中可有贤者请出来与吾大王相见。”

许是先前辛甲那一番急躁的作为,让文王有所不满,故而训斥了他几句,这回辛甲的态度就比起之前而言好上不少,而众人见一将士拦住前路,便都放下担儿,一起说道“内中并无贤者。”

不多时文王的马又到了。不过好在这回辛甲已是弄清楚了,回复文王道“内无贤士。”文王却是奇道“歌韵清奇,内中岂无贤士”樵夫中有一人说道“此歌非吾所作。前边十里,地名磻溪,其中有一老叟,朝暮垂竿,小民等打柴回来,磻溪少歇,朝夕听唱此歌,众人听得熟了,故此随口唱出。不知大王驾临,有失回避,乃子民之罪也。”

文王见依旧不是贤士,也有些急躁,就说道“既无贤士,尔等暂退。”一众樵夫皆是去了,文王却还在马上想着究竟要怎样才能找到贤士。不知不觉间就又行了一路,文王虽是依旧与文武把盏,却终是闷闷不乐。

不过好在一路上春光明媚,花柳芳妍,红绿交加,妆点春色,也是解了不少的忧愁之情,一干人正行之间,忽然只见一人挑着一担柴踏歌而来“春水悠悠春草奇,金鱼未遇隐磻溪。世人不识高贤志,只作溪边老钓矶。”

文王听得歌声,嗟叹道“奇哉此中必有大贤。”宜生在马上看那挑柴的好像是之前南门杀人的武吉。于是散宜生对文王说道“主公,方才作歌者像似打死王相的武吉。”文王却是劝道“大夫差矣武吉已死万丈深潭之中。前演先天,岂有武吉还在之理。”

散宜生却是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武吉,就命辛免道“你是不是拿来。”于是辛免走马向前。武吉已见了是文王驾至,只是此时已是回避不及,只得把柴歇下,跪在尘埃中。辛免当时也是知道武吉杀人只是,看过去,果然是武吉。

辛免拿了武吉回来见文王,启奏道“果是武吉。”文王闻言,气得是满面通红,一是为自己术数不灵,二是为这刁民不尊法度。文王见了武吉就大声喝骂道“匹夫怎敢欺孤太甚”

随即就对散宜生说道“大夫,这等狡猾逆民,须当加等勘问。杀伤人民,躲重投轻,罪与杀人等。今非谓武吉逃躲,则先天数竟有差错,何以传世。”武吉听了又要抵命,连忙伏地对文王哭诉道

“吉乃守法奉公之民,不敢狂悖。只因误伤人命,前去问一老叟。离此间三里,地名磻溪,此人乃东海许州人氏,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叫小人拜他为师,传与小人回家挖一坑,叫小人睡在里面,用草盖在身上,头前点一盏灯,脚后点一盏灯,草上用米一把撒在上面,睡到天明,只管打柴,再不妨事。千岁爷,蝼蚁尚且贪生,岂有人不惜命。”

听罢武吉之言,文王还没说什么,只见散宜生在马上欠身对文王恭贺道“恭喜大王武吉今言此人,道号飞熊,正应灵台之兆。昔日商高宗夜梦飞熊而得傅说;今日大王梦飞熊,应得子牙。今大王行乐,正应求贤。望大王宣赦武吉无罪,令武吉往前林请贤士相见。”

文王听罢,也觉得此言甚好,于是命武吉带路,武吉连忙叩头谢恩,飞奔往林中去了。文王等一众君臣到了林前,也不敢惊动贤士,离得还有数箭之地,文王就起身下马,同散宜生一齐步行入林,其余百官在远处等候。

这边武吉赶进林来,不见自己师父,心下有些慌忙;又见文王已是进林,就更慌了。这时散宜生问道“贤士在否”武吉回道“方才在此,这会不见了。”文王此时心平气和,也不忙怪罪武吉,只是问道“贤士可有别居”

武吉这才想起,说道“前边有一草舍。”说罢武吉连忙引了文王到了子牙的草舍之前。文王以手抚门,犹恐造次,犹豫着该如何叫门。还不待文王想清楚,就只见里面出来一小童开门。

文王笑问小童道“老师在否”小童说道“不在了。同道友闲行。”文王问道“甚时回来”童子回道“不定。或就来,或一二日,或,萍梗浮踪,逢山遇水,或师或友,便谈玄论道,故无定期。”

散宜生连忙在一傍说道“臣启主公求贤聘杰,礼当虔诚。今日来意未诚,宜其远避。昔上古神农拜常桑,轩辕拜老彭,黄帝拜风后,汤拜伊尹,须当沐裕斋戒,择吉日迎聘,方是敬贤之礼。主公且暂请驾回。”

文王也觉得有理,于是说道“大夫之言是也。命武吉随驾入朝。”至于说为什么要命武吉随驾如朝,这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别万一武吉是骗他的暗岂不是走了他了,而后文王行至溪边,见光景稀奇,林木幽旷。乃作诗曰

“宰割山河布远猷,大贤抱负可同谋,此来不见垂竿叟,天下人愁几日休。”

又见绿柳树阴之下,平常坐石之旁,一杆鱼竿飘在水面,独不见子牙之人,心中甚是悒怏。复吟诗曰

“求贤远出到溪头,不见贤人只见钓,一竹青丝垂绿柳,满江红日水空流。”

文王做完诗后,犹是留恋不舍,还是散宜生劝说,文王这才随一众文武回朝。日头西斜,众官进了西岐城中,全都到了殿前,文王传旨下令,令百官道“俱不必各归府第,都在殿廷宿斋三日,同去迎请大贤。”

这时大将军南宫适却是进奏道“磻溪钩叟恐是虚名,大王未知真实,而以隆礼迎请,倘言过其实,不过费主公一片真诚,竟为愚夫所弄。依臣愚见,主公亦不必如此费心,待臣明日自去请来。如果才副其名,主公再以隆礼加之未晚。如果虚名,可叱而不用,又何必主公斋宿而后请见哉。”

散宜生却是在旁厉声言说道“将军此事不是如此说方今天下荒荒,四海鼎沸,贤人君子多隐岩谷。今飞熊应兆,上天垂象,特赐大贤助我皇基,是西岐之福泽也。此时自当学古人求贤,破拘挛之习,岂得如近日欲贤人之自售哉。将军切不可说如是之言,使诸臣懈怠”

文王闻言大悦,说道“大夫之言,正合孤意。”于是百官俱在殿廷歇宿三日,然后一齐准备去聘请子牙。文王更是听从了散宜生之言,斋宿三日。至第四日,方才沐浴整衣,极其精诚。

而后文王端坐于銮舆之上,令随从扛抬聘礼。文王摆列车马成行,前往磻溪,来迎子牙。又封武吉为武德将军以明心意。一时笙簧满道,队伍出了西岐。不知惊动多少人民,扶老携幼,具皆000来看文王迎贤。但见

旗分五采,戈戟锵锵。笙簧拂道,犹如鹤泪鸾鸣;画鼓咚咚,一似雷声滚滚。对子马人人喜悦,金吾士个个欢忻。文臣在东,宽袍大袖;武臣在西,贯甲披坚。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毕公荣,,四贤佐主;伯达、伯适、叔夜、叔夏等八俊相随。城内氤氲香满道,郭外瑞彩结成祥。圣主降临西土地,不负五凤立岐山。万民齐享升平日,宇宙雍熙八百年。飞熊仁兆兴周室,感得文王聘大贤。,,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