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童闻言大喜,对李兴霸道“我不是别人,我乃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徒弟木吒是也;奉师命往西岐去见师叔姜子牙门下,立功灭纣。我临行时,吾师曾说你要遇着李兴霸,捉他去西岐见子牙为贽见。岂知恰恰遇你。”
李兴霸闻言,怒极反笑道“好孽障焉敢欺吾太甚”说完拎着锏劈头就打。木吒执剑急架忙迎。剑锏相交。怎见得在这九宫山上一场大战
这一个轻移道步;那一个急转麻鞋。轻移道步,撤玉靶纯钢出鞘;急转麻鞋,浅金装宝剑离匣。锏来剑架,剑锋斜刺一团花;剑去锏迎,脑后千块寒雾滚。一个是肉身成圣,木吒多威武;一个是灵霄殿上,神将逞英威。些儿眼慢,目下皮肉不完全;手若迟松,眼下尸骸分两块。
话说木吒大战李兴霸,而木吒背上又有宝剑两口,名唤“吴钩”。此剑乃“干将”、“莫邪”之流,分有雌雄。木吒见久战,便把左肩一摇,那雄剑起去,横在空中,磨了一磨,可怜李兴霸千年修炼全无用,血染衣襟在九宫。
木吒将李兴霸的尸骸用土掩了,而后就借土遁往西岐来,进得城来,到了相府。有门官通报子牙道“有一道童求见。”子牙命道“请来。”木吒至殿前下拜。子牙问道“那里来的”金吒在傍说道“此是弟子兄弟木吒,在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学艺。”
子牙闻言开怀道“兄弟三人济佐明主,简篇万年,史册传扬不朽。”而后木吒又将自己在来时路上杀了李兴霸之事与子牙说了,子牙更是高兴,而后西岐日盛。
又说闻太师还在朝歌执掌大小国事,比起纣王亲政不知好上多少,有条有法。忽闻有汜水关韩荣报入太师府,闻太师拆开探报一看,拍案大呼道“道兄你却为着何事,死于非命吾乃位极人臣,受国恩如同泰山,只因国事艰难,使我不敢擅离此地,今见此报,使吾痛入骨髓”
连忙传令下去道“点鼓聚将。”只见银安殿前三声鼓响,不多时,一干众将全来参谒太师。太师说道“前日吾邀九龙岛四道友协助张桂芳,不料死了三位;风林阵亡。令与诸将共议,谁为国家辅张桂芳破西岐走一遭”
话音未落,就有左军上将军鲁雄,虽然年纪高大,依旧上殿请命道“末将愿往。”闻太师正0看时,就见左军上将军鲁雄苍髯皓首上殿。太师见状,劝说道“老将军年纪高大,犹恐不足成功。”
谁知鲁雄闻言却是笑道“太师在上张桂芳虽是少年当道,用兵恃强,只知己能,显胸中秘授;风林乃匹夫之才,故此有之祸。为将行兵,先察天时,后观地利,中晓人和。
用之以文,济之以武,守之以静,发之以动;亡而能存,死而能生,弱而能强,柔而能刚,危而能安,祸而能福;机变不测,决胜千里,自天之上,由地之下,无所不知;十万之众,无有不力,范围曲成,各极其妙,定自然之理,决胜负之机,神运用之权,藏不穷之智,此乃为将之道也。末将一去,便要成功。再副一二参军,大事自可定矣。”
太师闻言,觉得他所言也不无道理,便说道“鲁雄虽老,似有将才;况是忠心。欲点参军,必得见机明辨的方去得。不若令费仲、尤浑前去亦可。”又忙传令“命费仲、尤浑为参军。”不一时就有军政司将二臣领至殿前。
费仲、尤浑见了太师行礼之后,太师对他二人吩咐道“方今张桂芳失机,风林阵亡,鲁雄协助;少二名参军。老夫将二位大夫为参赞机务,征剿西岐;旋师之日,其功莫大。”费、尤听罢,只吓得魂魄潜消“太师在上职任文家,不谙武事;恐误国家重务。”
太师却是冷笑一声道“二位有随机应变之才,通达时务之变,可以参赞军机,以襄鲁将军不逮,总是为朝廷出力。况如今国事艰难,当得辅君为国,岂可彼此推诿。左右,取参军印来”
费、尤二人见已经是落在太师的圈套之中,不敢违抗军令,深怕太师就因为这个原因,直接杀了他们,只得挂印。而后簪花,递酒,种种礼节太师做的是滴水不漏,最后太师发了铜符,点齐人马五万就让鲁雄去协助张桂芳。
而鲁雄择了个黄道吉日,祭起宝纛旗,杀牛,宰马,不日就从朝歌起兵。鲁雄辞过闻太师,擂鼓起兵。此时正直夏末秋初时分,天气酷暑,三军皆是铁甲单衣实在好生好难走,以至于马军雨汗长流,步卒人人喘息。实在好热天气三军一路,怎见得好热
万里乾坤,似一轮火伞当中。四野无云风尽息,八方有热气升空。高山顶上,大海波中。高山顶上,只晒得石裂灰飞;大海波中,蒸熬得波翻浪滚。林中飞鸟,晒脱翎毛,莫想腾空展翅;水底游鱼,蒸翻鳞甲,怎得弄土钻泥。
只哂得砖如烧红锅底热,便是铁石人身也汗流。三军一路上盔滚滚撞天银磬,甲层层盖地兵山。军行如骤雨,马跳似欢龙。闪翻银叶甲,拨转皂雕弓。正是喊声振动山川泽,天地乾坤似火笼。
等到鲁雄领着人马出了五关,一路行来。早有探马报与鲁雄知道“张总兵失机阵亡。首级号令在西岐东门,请军令定夺。”鲁雄闻报大惊,吩咐大军道“桂芳已死,吾师不必行,且安营。”
又问左右道“前面是甚么所在”有探马回报“是西岐山。”鲁雄于是传令道“茂林深处安营。”等到三军都已停当后,鲁雄命军政司修告急文书报与太师。
而西岐这边子牙自从斩了张桂芳之后,又见李姓兄弟三人都到西岐,辅佐武王,心中好不快意。这一日子牙升了相府,有报马报入府来,说道“西岐山有一支人马扎营。”子牙掐指一算,便已知其详。
又想起前日清福神来报,说是封神台已经造完,张挂好了“封神榜”,如今正需要人来祭台。于是传令道“命南宫适、武吉点五千人马,往岐山安营,阻塞路口,不放他人马过来。”二将领命,随即点齐人马出城。
而后一声鼓响,隔着七十里就望见岐山驻扎着一支人马,乃是成汤号色。于是南宫适就在对阵处安下营寨。此时天气炎热,三军皆是站立不住,只见空中火伞施张,好不难受。于是武吉对南宫适说道“吾师令我二人出城,此处安营,难为三军枯渴,又无树木遮盖,恐三军心有怨言。”
一宿过后,第二日,就有辛甲到营内与二将相见,说丞相有令“命把人马调上岐山顶上去安营。”二将听罢,心中甚是惊讶;此时天气热不可当,还上山去,不是找死吗辛甲却只道“军令怎违,只得如此。”
二将没奈何,只得点兵上山。三军怕热,无不张口喘息,着实难当;又要造饭来吃,取水也是不便,军士无不埋怨。而这边鲁雄屯兵在茂林深处,见岐山上有人安营,纣兵无不大笑“此时天气,山上安营,不过三日,不战自死”
是故鲁雄也不主动请战,就是要看他们到底搞得什么名堂。至了第二天,子牙领着三千人马出城了,往西岐山上来。南宫适、武吉下山迎接,上山合兵一处。统共八千人马在山上绞起了幔帐。子牙坐下。怎见得天气好热
太阳真火炼尘埃,烈石煎湖实可哀。绿柳青松摧艳色,飞禽走兽尽罹灾。凉亭上面如烟燎,水阁之中似火来。万里乾坤只一照,行商旅客苦相挨。
子牙坐在帐当中,令武吉道“营后筑一土台,高三尺。速去筑来”武吉领命去了。而后西岐辛免催趱车辆并许多饰物上得山来,报与子牙。于是子牙令人搬进行营,与众将士散发饰物。众军看见,只吓得痴呆半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