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封神之战(一百一十八)(1 / 2)

高兰英上马提刀,先将一红葫芦执在手中,放出葫芦里的四十九根太阳神针,先在城里就将宝贝提出。邓婵玉只听得里面马响,二目已是被这神针射住,观看不明,早被高兰英手起一刀,挥于马下。可怜正是孟津未会诸侯面,今日夫妻丧渑池。

高兰英斩了邓婵玉之后,将邓婵玉的首级也进城号令在了城门上。哨马报入中军,备言前事。子牙知道邓婵玉也死了之后,心中着实伤悼,对众门人说道“今高兰英有太阳神针,射入二目,非同小可,诸将俱要防备。”

而后周军只得先按兵不动,再想方设法以取此县。南宫适提议道“这一小县,今损无限大将,请元帅着人马四面攻打,此县可以屣为平地。”于是子牙传令,命“三军四面攻打”在渑池四面都架起云梯火炮,三军吶喊,攻打甚急。

张奎夫妻却是千方百计地看守此城。周军一连攻打了足足两个昼夜,却还是不能得下。子牙心中甚恼,只得下命“暂退,再为设计;不然徒令军士劳苦无益耳。”众将虽是还想继续,但士兵们却是吃不住了,只得鸣金收军回营。

这边张奎又修本往朝歌城而来。差官渡了黄河,前至孟津,见已是有四百镇诸侯在此处驻札人马。差官只得潜踪隐迹,一路无词,至朝歌馆驿中,歇了一宵后。等到次日,将本送到文书房投递进去。

那日看本的乃是微子。微子接过这本章看了,知道周军居然已经杀至渑池,连忙入了内庭,只见纣王还在鹿台上宴乐。微子只得先至台下侯旨,纣王宣微子上可鹿台,微子行礼称臣之后,纣王王问道“皇伯有何奏章”

微子回道“武王兵进五关,已至渑池县,损兵折将,莫可支撑,危在旦夕。请陛下速发援兵,早来协守。不然,臣惟一死,以报君恩。何况此县离都城不过四五百里之远,陛下还在此台宴乐,全不以社稷为重。

孟津现有南方、北方四百诸侯驻兵,候西伯共至商郊,事有燃眉之急;今见此报,使臣身心加焚,莫知所措。愿陛下早求贤士,以治国事,拜大将以剿反叛,改过恶而训军民,修仁政以回天变,庶不失成汤之宗庙也。”

纣王闻奏,也是大惊,说道“姬发反叛,而今已侵陷孤之关隘,覆军杀将,兵至渑池,情殊可恨孤当御驾亲征,以除大恶。”中大夫飞廉却是启奏道“陛下不可今孟津有四百诸侯驻兵,一闻陛下出军,他让过陛下,阻住后路,首尾受敌,非万全之道也。

陛下可出榜招贤,大悬赏格,自有高名之士应求而至。古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又何劳陛下亲御六师,与叛臣较胜于行伍哉”纣王本就不想涉险,先前也不过气话,听得飞廉之言,应道“依卿所奏。速传旨,悬立赏格,张挂于朝歌四门,招选豪杰,才堪督府者,不次铨除。”

纣王既然传下令去了,自然很快此时就有人去做,这榜在朝歌四个城门张贴开后,就引得四方哄动,把整个朝歌城内的万民一日之内都惊慌了数次。

只见这一日,朝歌城内来了三个豪杰,来揭下榜文。守榜军士随同三人先往飞廉府里来参谒。门官报入中堂,飞廉道“有请。”三人进府之后,与飞廉见礼,说道“闻陛下招募天下贤士,愚下三人自知非才,但君父有事,愿捐驱敢效犬马。”

飞廉见三人俱是气宇清奇不似凡人,就命人给三位赐坐。三人却也客气,说道“吾等俱是闾阎子民。大夫在上,子民焉敢坐。”飞廉闻言,更觉得三人必是能人,却是劝道“求贤定国,聘杰安邦,虽高爵重禄,直受不辞,又何妨于一坐耶。”

三人告过罪后,方才坐下。飞廉问道“三位姓甚名谁住居何所”三人将一手本呈上,飞廉观看,原来三人乃是梅山人氏,一名袁洪,一名吴龙,一名常昊。此乃“梅山七圣”;先是三人投见,后面的都将陆续而来。

袁洪者是白猿精;吴龙者是蜈蚣精;常昊者是长蛇精;三人假借“袁”、“吴”、“常”三字取之为姓而已。只是飞廉自然不知此事,看了三人姓名之后,就将三人带入了朝门,来朝见纣王。

飞廉入内庭后,就见纣王正在显庆殿内与恶来奕棋,有当驾官启奏“中大夫飞廉候旨。”纣王吩咐道“宣来。”飞廉见驾,启奏道“臣启陛下今有梅山三个杰士,应陛下求贤之诏,今在午门侯旨。”纣王大悦,命道“传旨宣来。”

少时,就见三人具皆来至殿下,山呼拜毕,纣王赐三人平身,三人谢恩之后,侍立在两傍。纣王问道“卿等此来,有何妙策可擒逆贼”

袁洪启奏道“姜尚以虚言巧语,纠合天下诸侯,鼓惑黎庶作反;依臣愚见,先破西岐,拿了姜尚,则八百诸侯望陛下降诏招安,赦免前罪,天下不战而自平也。”

纣王闻奏,龙心大悦,封袁洪为大将,吴龙、常昊二人为先行,又命殷破败为参军,雷开为五军总督,使殷成秀、雷鵾、雷鹏、鲁仁杰等人俱皆随军征伐。而后纣王又传旨,在嘉庆殿排宴,庆赏诸臣。

内中却是有鲁仁杰自幼就多读书,是以广识英雄,见袁洪行事不按礼节,暗思想道“观此人行事不是大将之才,且看他操演人马,便知端的。”当日宴散之后,众人次日谢过纣王恩典。待到三日之后,众人下教场来,操演三军。

鲁仁杰看袁洪的举动措置,俱不如法,谅绝非是姜子牙的敌手,但此时正是朝歌用人之际,鲁仁杰也只得将机就计而已。等到次日,袁洪又来朝见纣王,纣王吩咐道“元帅可先领一支人马,往渑池县佐张奎以阻西兵,元帅意下如何”

袁洪说道“以臣观之,都中之兵不宜远出。”纣王却是有些奇怪,问袁洪道“如何不宜远出”袁洪启奏道“今孟津已有南北二路诸侯驻札,以窥其后,臣若往渑池,此二路诸侯拒守孟津,阻臣粮道,那时使臣前后受敌,此不战自败之道。

况粮为三军生命,是军未行而先需者也。依臣之计,不若调二十万人马,阻住孟津之咽喉,使诸侯不能侵搅朝歌,一战成功,大事定矣。”纣王闻言大悦,说道“卿言甚善,真乃社稷之臣依卿所奏施行。”

袁洪随后调兵二十万,有吴龙、常昊为先行,殷破败为参赞,雷开为五军都督,使殷成秀、雷鵾、雷鹏、鲁仁杰随军征伐,大军开播,往孟津而来。袁洪调兵在孟津驻札,以阻诸侯的咽喉。

而渑池县内,张奎日夜都在望着朝歌能发来救兵,忽有报马报入府来,说道“陛下招了新元帅袁洪,调兵二十万驻札孟津,以阻诸侯;未见发兵来救渑池。”张奎闻报大惊“陛下不发救兵,此城如何拒守况前有周兵,后有孟津,四百诸侯前后合攻,此取败之道。今反舍此不救,奈何”

张奎忙与夫人高兰英共议此事。夫人却还是不死心,劝张奎道“料吾二人也可阻住周兵。今袁洪拒住孟津,则南北诸侯也不能抄我之后。只打听袁洪得胜,若破了南北二侯,我再与你去合兵共破周武,再无有不胜之理。俺们如今只设法守城,不要与周将对敌;待他粮尽兵疲,一战成功,无有不克。此万全之道也。”

只是张奎却没有高兰英那般自信,心下有些狐疑不定。而这边子牙见渑池不过是一个小县,却是始终攻打不下,反倒是阵亡了许多将官,故此纳闷在中军,暗暗点首嗟叹道“可怜这些扶主定国英雄,沥胆披肝,止落得遗言在此,此身皆化为乌有”

子牙正在那里伤悼之时,忽闻辕门官来报“有一道童求见。”子牙传令“请来。”少时,只见一道童至帐下行礼说道“弟子乃夹龙山飞龙洞惧留孙的门人。因师兄土行孙在夹龙山猛兽崖被张奎所害,家师已知应上天之数,这是救不得的;只是过渑池须有原故。家师特着弟子来此下书,师叔便知端的。”

子牙接上书来,将书展开观看,只见书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