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见他这等勤恳,心中甚喜,随命光禄寺大排素宴酬谢二人。菩萨又是坚辞不受,与木吒一起畅然而去,依旧往都土地庙中隐避,毕竟二人都是神仙,一众凡人如何拦得住。
又说太宗设了午朝,着魏征赍旨,宣玄奘入朝。那法师此时正聚众登坛,讽经诵偈,一闻有旨,连忙下坛整衣,与魏征同往见驾。
太宗见了玄奘就道“求证善事,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早间萧瑀迎着二僧,愿送锦襕异宝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条。今特召法师领去受用。”玄奘叩头谢恩。太宗道“法师如不弃,可穿上与朕看看。”
长老遂将那件袈裟抖开,披在身上,而后手持锡杖,侍立于阶前。君臣见了,个个欣然。诚为如来佛子,你看他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辉光艳艳满乾坤,结彩纷纷凝宇宙。朗朗明珠上下排,层层金线穿前后。兜罗四面锦沿边,万样稀奇铺绮绣。八宝妆花缚钮丝,金环束领攀绒扣。佛天大小列高低,星象尊卑分左右。
玄奘法师大有缘,现前此物堪承受。浑如极乐活罗汉,赛过西方真觉秀。锡杖叮噹斗九环,毗卢帽映多丰厚。诚为佛子不虚传,胜似菩提无诈谬。
当时文武见此,无不在阶前喝采,太宗也是喜之不胜,即着法师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又赐两队仪从,着多官将法师送出朝门,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里去,就如同中了状元夸官的一般。这位玄奘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
切看那长安城里,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玄奘直至寺里,早有僧人下榻来迎。一见他披此袈裟,执此锡杖,都道是地藏王菩萨来了,于是各各归依,侍于玄奘左右。
玄奘上殿之后,点一炷香礼佛,又对众感述圣恩已毕,而后各归禅座。又不觉已是红轮西坠,正是那日落烟迷草树,帝都钟鼓初鸣。叮叮三响断人行,前后御前寂静。上刹辉煌灯火,孤村冷落无声。禅僧入定理残经,正好炼魔养性。
光阴拈指,却已是七日正到了会,玄奘又具表上书,请唐王前来寺庙拈香礼佛。此时玄奘善声已是遍满天下。太宗随即排驾,率着文武多官、后妃国戚,早已赶赴寺里。那一城的人,无论大小尊卑,俱诣寺听讲。
当时菩萨与木吒还没走,道“今日是水陆正会,以一七继七七,可矣了。我和你杂在众人丛中,一则看他那会何如,二则看金蝉子可有福穿我的宝贝,三则也听他讲的是那一门经法。”两人随投寺里去了。正是有缘得遇旧相识,般若还归本道场。
二人入到寺里观看,见果真个是天朝大国,果胜裟婆,赛过祇园舍卫,也不亚上刹招提。那一派仙音响亮,佛号喧哗。这菩萨直至玄奘讲法的多宝台边,见台上的玄奘果然是明智金蝉之相。诗曰万象澄明绝点埃,大典玄奘坐高台。超生孤魂暗中到,听法高流市上来。施物应机心路远,出生随意藏门开。对看讲出无量法,老幼人人放喜怀。
又有诗曰因游法界讲堂中,逢见相知不俗同。尽说目前千万事,又谈尘劫许多功。法云容曳舒群岳,教网张罗满太空。检点人生归善念,纷纷天雨落花红。那法师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
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玄奘闻言,心中大喜,连忙翻身跳下台来,对菩萨起手行礼,道“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只见菩萨说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二人正讲处,有那司香的巡堂官急奏与唐王道“法师正讲谈妙法,被两个疥癞游僧,扯下来乱说胡话。”唐王令人将此二僧擒来,只见许多人将二僧推拥进了后法堂。见了太宗,那僧人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问道“陛下问我何事”
唐王却认得他,有些吃惊地问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菩萨回道“正是。”太宗说道“你既来此处听讲,只该吃些斋便了,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我佛事”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太宗闻言,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说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又道“你可记得么”菩萨道“我记得。”太宗大喜,请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于是那菩萨带了木吒,飞上高台,遂踏上祥云,直至九霄,现出了自己的救苦原身,手上托了净瓶杨柳。左边是木吒惠岸,执着一根铁棍,抖擞精神。
喜的个唐王连忙朝天礼拜,众文武皆是跪地焚香,满寺中的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有词为证,但见那瑞霭散缤纷,祥光护法身。九霄华汉里,现出女真人。那菩萨,头上戴一顶金叶纽,翠花铺,放金光,生锐气的垂珠缨络。
身上穿一领淡淡色,浅浅妆,盘金龙,飞彩凤的结素蓝袍;胸前挂一面对月明,舞清风,杂宝珠,攒翠玉的砌香环珮;腰间系一条冰蚕丝,织金边,登彩云,促瑶海的锦绣绒裙;面前又领一个飞东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黄毛红嘴白鹦哥。
手内托着一个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洒青霄,撒大恶,扫开残雾垂杨柳。玉环穿绣扣,金莲足下深。三天许出入,这才是救苦救难观世音。喜的个唐太宗,忘了江山;爱的那文武官,失却朝礼。
此处众多人等,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佛号。太宗即传旨教巧手丹青,描下菩萨真象。旨意一下,选出个图神写圣,远见高明的吴道子,此人即后来图功臣于凌烟阁者。当时只见他展开妙笔,图写菩萨真形。
又见那菩萨讲完经后,驾下祥云渐远,霎时间就已不见了金光。只见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张简帖,上有几句颂子,写得十分明白。颂曰“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太宗见了颂子,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众官无不遵依。当时在寺中就问左右道“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话音未落,就见旁边闪过法师来,在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王闻言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玄奘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感激不尽。唐王果然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的佛前,与玄奘一起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
玄奘见状,也是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随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唐王更是欣喜,即命人回銮驾,选一个良利日辰,发牒让玄奘出行,而后寺内众人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