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一夜没有睡好,尽管如何恨朱允熥,可显然,这一切都是他和吕氏,自己作的。
若非想要以宿娼之前去搞武勳,搞朱允熥和武勳的关系。
又怎么会有现在的事?
现在好了,武勳都没事,文官吃了亏,还把帐都算吕氏和朱允炆头上。
想想就憋屈。
而朱允熥那边,就平静的多了。
他本来是打算自己想办法把吕氏搞定,现在吕氏贴上来找死,自己没理由不顺水推舟把他给收拾了。
三法司不敢糊弄朱元璋,毕竟有锦衣卫也在暗中调查。
所以最终的结果,吕氏做的肯定会曝光。
吕氏本来也计划的很好,通过娘家联系刘同,刘同又把私妓一层层拐弯抹角的交给一个几乎和他没有干系的人。
这事儿,本来在查出十个文官那时候,朱允熥直接处理,根本不会去调查私妓和幕后之人。
可惜,朱允熥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故意让十官意识到这是一个局,让三法司和吏部官员觉得是被人设计了。
所以,朱允熥“被迫”调查下去,这才有了幕后这一系列曝光的事儿。
站在上帝视角的朱允熥,自然是有办法把幕后的事,通过文官们自己,牵扯出来。
毕竟他主动去调查,人家就怀疑幕后这事儿,是他安排的,不然他干嘛非要去调查?
现在好了,吕氏牵扯进来,距离朱允熥让朱元璋废了她这个太子妃,也就更加现实了!
所以,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朱允熥就做好了准备。
他在早朝上,似乎没有任何事发生一般,一如既往的和武勳们聊聊天,时不时和一些看的顺眼的文官们打打招呼。
刑部尚书杨靖走进来时,朱允熥眼睛一眯,他看得出,杨靖的脸色不太好,而且有意躲避朱允炆的眼神。
好,实锤了。
杨靖必然是调查出了结果。
因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凌汉,也是面色严肃,一脸的决然。
他向来清正廉明,为官期间,不受贿赂,不与其他官员同流合污,深受朱元璋的器重。
洪武十七年中秀才,因为名声极好,被爱才的朱元璋得知,一路提拔,到了如今的右都御史。
这人脸色严肃的话,就代表案子牵扯很大,而且他是要如实汇报了!
反而,左都御史詹徽,脸色不太好看。
詹徽是朱允炆一党,虽然非常隐匿,但朱允熥自然是知道的。
只是,詹徽的结局,似乎也是不怎么好。
史书记载,詹徽主审蓝玉案,被蓝玉临死反咬一口,说他是同党。
那时同审的朱允炆,丝毫不顾及詹徽是自己人,反而是怕蓝玉案牵扯詹徽,从而又牵扯东宫,影响他刚坐上的太孙位。
所以当机立断,直接就把詹徽下了锦衣卫大牢,以撇清关系。
这里再次看出,朱允炆薄情寡义,但凡多调查一下,证明詹徽是清白的就没事了。
他就因为怕牵扯东宫,直接第二天就把詹徽弄死了,其无情程度,可见一斑。
而此刻,这詹徽却还因为调查出十官宿娼案是吕氏筹谋的,而为朱允炆担心。
岂不知,朱允炆根本就是个白眼狼!
这一切的的一切,都在朱允熥眼里看着。
他神色漠然,这个凌汉,是可用之人。
百官都齐了,朱允炆的脸色没有任何变化。
因为面色吃的亏,他已经记住,无论如何,喜怒不形於色,要学会表情管理才行。
他甚至都没有看朱允熥一眼,就那样站着。
不多时,朱元璋上来,看了一眼百官,随即平淡道:
“看来,是有了结果了!”
他坐在椅子上,先是看向了吏部尚书兼左都御史詹徽,开口道:
“詹徽,你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