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初五年六月十二,吴国尽起水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魏国杀来,对外宣称是给公孙氏报仇,实际上是得到了原荆州军区一把手大将军曹仁病故的消息,打算浑水摸鱼。
曹魏方面反应十分迅速地派了在辽东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新任荆州刺史王雄与荡寇将军张合自新野入襄阳,司马懿随行监军。
征西大将军曹真自领扬武将军王双出寿春剑指淮南诸葛瑾。
一路上司马懿,王雄与张合就兵法上进行了一番探讨,三人皆认同兵贵神速之说,因此日夜疾行不敢耽搁。
司马懿与张合还则罢了,毕竟也就四十多岁,要知道王雄老爷子如今可是六十岁的人了,这老家伙是一点链子都没掉,而且说话办事妥帖到了极致,三人中以他年纪最长,军职最高他却隐隐奉司马懿为上。
王雄心里明镜一般,他和征西将军曹真不同,司马懿这个监军就是专门用来盯着自己的,毕竟他不是曹丕的身边人,两淮屯田之事也只是顺带罢了。
“王大人久经沙场兵法了然於胸,吴国之事不知王大人有何看法?”司马懿也是习惯性的给王雄戴了戴高帽,意思是您王大人说怎么搞就怎么搞的架势。
“不敢不敢,仲达曾多次随武帝出征奇谋百出,深得武帝信赖还不知仲达是否想好了退敌之策?老朽驽钝惟愿洗耳恭听。”王雄也是人精,大有唯司马懿马首是瞻的意思。
司马懿连道:“岂敢岂敢。”
二人一阵商讨之后达成一致:荆州突然换帅将士们自然惊疑不定,若是此时进攻必定难定军心,再者吴王孙权那可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你觉得他可能会帮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孙氏报仇?他更大的可能是趁原荆州战区一把手曹仁病故想趁乱看看是否能拿下襄阳这座他朝思暮想的荆州重城。
司马懿与王雄都是聪明人,战略家。将孙权的目的看透之后便制定了坚守不出的战略,公孙渊既然去了东吴那么他们战败的具体消息孙权自然也已经知道了,同时面对司马懿与王雄大小两只狐狸再加上从官渡就混出名声的猛将张合,孙权决定在长达两个月的蹲守后全体东吴观光团全部撤军。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他们撤军的前几天诸葛瑾也灰头土脸的撤军了。
曹真和王双到了淮南之后双方大战几场互有胜负,但总的来说占据地利的东吴军还是小小的压制了尚未与两淮军区磨合成功的曹真。
曹真是个极好的将领但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家,同为空降的大领导司马懿与王雄制定了坚守不出的计划,但曹真却不加磨合就进行了几场规模不小的战役,当然凭着其高质量的指挥作战能力这两场战斗打的不难看,却也让诸葛瑾军的士气高涨起来。
要知道吴军之前面对魏军的时候那叫一个不敢吱声,为啥啊?那得问那位威震逍遥津的猛男,能止小孩夜啼的张文远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几场战斗慢慢的给吴军自信心都打回来了,哦原来魏军也有和我们一个水平的啊,我还以为魏国全是像张辽似的呢,多吓人呢!
有了信心就意味着有了士气,士气足了下到士卒上到将军,参军一个个儿都倍儿精神,参军吕范甚至还献计偷了一大波淮南军屯的水稻,让诸葛瑾很是过了一把胜利者的瘾。
就在吴军士气高涨的时候曹真的参军时任徐州刺史的王凌出了个主意,王凌估计也是看不下去了:完蛋玩意还征西将军呢,快拉倒吧。打仗着玩意儿可不是你身份地位高就好使,你这征西将军的名号就吓吓本国人还行,人吴军都不搭理你,之前自己督战徐州的时候竟是跑敌占区收割粮食,你来之后军屯的粮食都让人差点薅没了,快往后稍一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