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开源节流 查商税(2 / 2)

想要解决财政问题,无非就是两种,其一是开源,就是不久前在大朝会上说的那些,不管是铸造银钱,加征商税等等。其二是节流,就是减少开支,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去掉。

朝廷中最不必要的开支是什么?虽然朝臣们没有说,但是王信清楚,就是镇北都护府。

镇北都护府每年有上万大军驻扎北地,每年还进行移民,运送粮食与胡人交易,每年都有上百万贯的开支。

王信自然是不愿意的,这是他父亲制定的战略,父亲没有实现,他想要继续推行下去,而且他也不愿意自己父亲身上有任何污点。

因此即便是先帝驾崩前就已经承认自己的战略错误,让王信纠正,王信也没有采纳。

既然这镇北都护府不取消,那就只能从别的地方来削减了。

王信於是就将目光转向了盐铁专营上来。这些年以来,伴随着大干鼎盛,朝廷的冶炼作坊在不断增加,匠作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朝廷推行盐铁专营制度数十年, 起初是为了防止铁器外泄,后来则是发现这种办法管理方便,还能获取不少钱财,於是就一直推行这种方式。

但是这项政策执行到了现在,事情发生了不少变化,铁器不赚钱了。

自从先帝以来,大力发展耕种,铁器的农具的价格一直降低,朝廷经营铁器工坊,在大家都懂的原因之下,铁器的利润极低,甚至有时候铁器还会出现亏本的情况。

看到这种情况后,王信已经打算将铁器从盐铁专营中去掉,铁器朝廷不再专营,王信准备开放铁器市场,让民间来经营。民间经营炼铁铺子没有朝廷那种臃肿的架构,利润还是不错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朝廷会放弃冶铁,而是将方向转变到武器和盔甲方面。

至於说盐,王信是不打算放开的。盐这东西关乎民生,朝廷现在对盐专营,价格并没有太高,百姓也负担的起,这主要原因就是朝廷获取盐的方式很廉价。

不管是西北的青盐还是盐城的海盐,成本都很低,朝廷因此获利颇丰。

除了放开铁器外,王信诏令巡察御史开始严查贪腐。与此同时,还诏令商府令严查商税。

自从商税越来越高之后,商府令的地位就越来越高了,如今已经成为九卿之一,丝绸之路繁盛,让大干商业繁荣,但是却也出现了大量商人逃税。

原本那些勳贵、官员们通过商贸多赚些钱,王荆看他们没有去侵占小民土地,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可这些人却是得寸进尺,变得越来越过分,以前虽然逃税,多少

最新网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