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文王当年曾经在很多典籍之中都留下了文字记录了海洋的重要性,一直以来朝廷都很重视,而且这也是王氏一族的一条后路。
王家的历代家主都很清楚,天命不会一直眷顾王氏,等到天命终结,他们就需要蛰伏。虽然依旧有昊天文王的庇护,但是那些一直被王氏压制的豪强、官员、世家们可不愿意再回到这种状态。
甚至为了防止王氏重新获取天命,这些人很有可能会落井下石,因此王信支持开海,也是想要准备另一条后路。
伴随着王氏推行学宫,几十年时间过去之后,学宫士子已经在朝中占据了大量官职,正式取代了勳贵,成为了大干朝廷的掌权者。
随着经学士子的出现,这几十年来经学世家也开始渐渐发展出来了雏形。
一代代经学士子将自己的经验总结起来,编纂成册留给后人。经学典籍因为有学宫,基本上都能翻看,但是那些大贤留下的注解却成了各自传家之物。
这些家族们依靠这些注解大力培养自己的后代,然后再去学宫学习,并参加考核。这种方式,就相当於在学校学完了之后,课下又特意去找名师单独辅导,那些普通的学宫士子如何能够与他们相比?
而为了让家中学子能够脱产,一心读书,这些经学世家开始兼并土地,聚集生活。甚至为了避开朝廷限制兼并土地的法令,开始将家族分成众多户籍,再将田产划归这些人名下。
并且在家中开办学堂,让家族子弟前来学习,再经过筛选之后进行培养。如今在地方上已经有了不少这种世家庄园模式。
在真实历史上,这种世家庄园模式就是在汉朝出现,然后经过魏晋快速壮大,在南北朝时期达到了鼎盛,最后在唐朝走向没落,最后消失。
荆襄之地,自从楚国灭亡之后,荆襄之地的开发就变得缓慢起来。此时的荆襄之地有着大量菏泽,人口比中原也少很多。
但是伴随着武帝晚年,大干安定数十年之后,人口大量繁衍,荆襄之地也涌入了大量人口。
陈氏庄园,位於大泽之东,生活着陈家三百余户,这座庄园有良田三百顷。自从数十年前陈盛致仕后,就将洛阳田产变卖,带领家族南迁至此。
庄园之中,有房屋数百,是陈氏以及奴婢居住之所,屋舍右侧
最新网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