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来的冷风自然吹到了江宁。
自从沈惊澜和叶渔歌离开之后,叶浮光在江宁的生活突然变得乏善可陈
也或许是一直都这般无趣,只不过上次分别的时候,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不得不做的,为岐王招兵买马、攒钱,还有给自己培养一些能够独立面对险境的能力,然而这一切都在沈惊澜的不期而至之后,被对比得那么叫人难以忍受。
陪伴,依赖。
成长,独立。
习惯了相拥而眠的温度,实在很难忍受枕边空空如也的夜晚。
可是她不得不忍下来。
因为那是沈惊澜的战场,她若是出现在那处,会让对方分身乏术、甚至还要顾及她,然而现在的大宗需要的是那个天神般能扭转战局、如从前百千次那样带领他们打退敌人,无往不利的岐王殿下。
所以她不能去。
她甚至还竭力要求沈惊澜将沈四和沈六一同带走,毕竟在战场上,多一分助力或许就少一些危险,可惜沈惊澜不愿应允,最终,沈六易容成为一名姜家王府的丫鬟,贴身跟在她身边。
而更方便进行潜入、探查任务的沈四则随沈惊澜一同北上。
被一起带走的,还有船上那方墨家机关匣,里面装着沉睡的名兵。
同时。
城外山郊,无人知晓之处,常常守在那空陵旁、住在草庐里的一道沉默身影,也不知不觉失去了踪迹,令这山林显得更为空旷。
皇帝受伤,是叶浮光不曾设想的发展。
她以为要给沈惊澜制造能够与这偌大国家机器一战之力的机会,还要默默筹谋许久,男女主有这世界的气运加成,或许还会让她们这边背负很大的代价
可原来。
天命已不知不觉倾向了真正心怀天下的人。
“岐王出现在太原府、接过了三十万大军的指挥权”消息传入南方时,端坐在姜家深宅中窗几边的姑娘手中毛笔迟迟没有落下,直到墨点在账本空白处滴出痕迹,她被添茶的丫鬟提醒,才回过神来。
小姐”
“唔”
“您”丫鬟表情有些微妙,小心地指着她掌下压着的账册,“看这一页好久了。”
然而作姜雪打扮的人面上却丝毫不见尴尬,顺着她的目光看了眼,干脆将手里那份账本合上,同她道,“院外的人在聊些什么怎如此热闹”
丫鬟见她面上没有烦扰之意,想到同厢房的姐妹们说的话,垂眸乖巧地答,“她们在说最近北方的战事听闻自岐王出现在战场之后,大衹人已兵退数十里,先前两国和谈的盟约迟迟不落定,百姓还忧心会再失城池,没料到现在十六城已有小半数重归版图”
叶浮光颇有些讶异,没想到姜家府中的小丫鬟竟也会对北方的战场消息了若指掌,冲她笑了笑“你们如此关心时政”
丫鬟连忙摇头。
“非也。”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近日城中酒楼的说书先生们都在讲一本极有名的话本子,听闻是以岐王作主角、描绘她以地坤之身却屡屡创下奇迹的故事,我们就凑钱买了本,恰好北方的消息也被那些说书先生们提及,出去采买时听了一耳朵”
说到这里,她后知后觉地捂了下唇,似乎害怕姜雪责罚她们出府办事时躲懒,然而对方面上仍只有那柔和的笑意。
或许是因为眼眸实在太亮太好看了,跟着她的几个丫鬟久了,也不觉她这副模样多么丑陋难以直视,反而觉得她是她们见过的少有的好主子。
叶浮光若有所觉地单手支着腮,又去看窗外。
丫鬟观察着她的神色,忽地又问,“小姐、小姐不会嫌弃奴婢们,竟敢妄议朝中政务吗”
叶浮光轻笑了声,摇头。
“我并非官身,此处也没有什么知县大人”
“何况我也没听见什么朝政,我们方才难道不是在聊话本么”
丫鬟一愣,而后赶紧点头。
发觉她好像对那话本也不陌生的样子,见她没有再看账本的兴致,丫鬟试着给她说些话本里精彩的部分,权当给她解闷。
叶浮光倒也不拆穿,就这样听着她的话,时不时附和点头,发觉百姓似乎不知不觉间又重拾对岐王的信心,眼中时刻带着笑意。
听着听着。
她透过这丫鬟的模样,想起很久没见的如意。
先前为了防止她的身份暴露,如意不好跟着她、还有那条特别标志的白狐,也不知她们被安置在了哪里。
她忽然很想她们。
也可能不止想她们,而是想从前那个热闹的、大家都在一起的岐王府。
南边的人在岁月的悠然里数着窗外的落叶,数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太原府以北的城池里,战火波及的地带在不断往草原的方向推。
沈惊澜进入太原城时,即便第一时间去觐见皇帝,即便得了陛下的召见,却并没有直接见到他本人。
两人之间隔着一道很厚的屏风,只能依稀看到对面的人影。
沈景明已经起不来床了
即便最终找了军中最擅处理刀伤与箭伤的大夫过来,将那支箭簇的两头都截断,从体内拔出,但肺部伤实在太重,化脓、伤口腐烂等等状况,连带着毒素,若非他是乾元的体质,这么多年又有太医院的圣手为他年年调养身体留下的暗伤,他早就撑不住了。
不过是数月的光景,沈惊澜甚至记得在王妃被卷入火器营图纸一案时,沈景明在那明德殿内,冷然瞥向自己时的气势。
君王之势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甚至还能理直气壮地反问她,“若叶氏无罪,为何不从朕旨意”
然而只是亲征到现在的短短时日,其他帝王经历的病痛、苍老、濒死,就以极快的速度在大宗这位年轻的皇帝身上重现。
他好像
想开口,可是等了很久,沈惊澜都只能等到屏风那头很重的呼气声,甚至还带着痰音,犹如破风箱。
最终,很嘶哑、都让人听不出的奇怪发音在内室传出
“阿阿澜”
沈惊澜低着头,不去看屏风上模糊在动的影子痕迹,“臣在。”
但皇帝没再说更多话。
不一会儿,扶摇绕过了屏风,神色复杂地将手中早已写好的旨意,恭敬地呈给她,与此一道的,还有调动禁军的兵符,以及属于皇帝的私印。
扶摇对她长长地拜了下去,腰如长弓一般弯下“岐王殿下,此乃圣上所托。”
印象里,这是沈惊澜头一次被皇兄身边这位先生行如此大礼。
她没有打开旨意,只看那禁军兵符和私印,就已明了沈景明之意。
来时她没有想到沈景明伤重至此
也没料到这位自从登基之后,就对她百般提防的皇兄,会在兵败太原的时候,将这两样象征着他最高权力的物件就这样交给她。
然而明明这般意外,她的内心却如止水一样平静。
沈惊澜最终还是从扶摇手里接过了沈景明托付给她的东西。
“臣领旨。”她如此道。
而后利落转身。
扶摇似乎想叫住她,但这位一向保养极好、看着年轻又气盛的先生而今面容里却带了很多沧桑,鬓发也有些凌乱,只怔怔地站在那白鹤祥纹、象征延年益寿的屏风前。
直到后面传出一些动静。
他急匆匆地转身,因为皇帝病重,现在除了那个曾为他拔箭的太医与扶摇外,已经不愿相信任何人,这屋子每日都不许外人进来,甚至还常常因为外面巡逻的禁军守卫而大发脾气,但最终结果只是让扶摇加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