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180 番外十(1 / 2)

第一百八十章

纪爸美滋滋哼着小调去村西头打牌。

你别光顾着上桌子,家里还有不少活儿没干呢。纪妈在后面提醒他,下午4点钟我就把你从牌桌上拽下来。

知道了,我就打着玩玩。

纪爸现在出门的行头都很光鲜亮丽,冬天羽绒服换着穿,都是新的有牌子的,脚上踩的运动鞋干干净净,也是全新的,村里人不用猜都知道,那是纪时给他买的。

现在自然没人说上学没用这事儿了,关键得看他上的是什么学校,就拿纪时举例子说,去了京大又留在京大当老师,收入不谈,社会地位也绝对不一样。

纪爸和纪妈这两年的气色也越来越好。

纪时其实是打算把爸妈接到京市住一段时间的,两人去是去了,可待了一段时间就适应不了京市的气候,干得人冒火,加上纪妈看到路就晕,在那边怎么待都不自在,每天都闷在家里,她回家的心情特别迫切,纪时也只能把两人送上了车。

纪爸的适应性比她强一些,尤其在学车之后,他晕车的毛病克服了大半,他只要不坐车就不晕,自己开车一点事都没有。

不过两人都是在家更舒服,后面就算纪时打电话催两人去京市玩两人都不肯,就乐意在家待着。

去那干嘛那边人说话我都说不起来。纪妈一出门就得用上蹩脚的普通话,好歹她讲话别人还能听懂,纪爸那一口z县方言更是离谱,z县这边的方言距离普通话那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属于泰州方言圈,出了他们这一片能听懂的都不多,他们讲话语速还快,纪时上大学的时候就被他北方的同学问过是不是在讲日本话。

确实有亿点点离谱。

家里的田纪爸纪妈还在种,但已经不像纪时读书那会去包田种了,家里的西瓜大棚已经暂时不种了,那样太苦太累,不过青椒花菜这些纪爸纪妈还在继续,而且种的品类还比以前多了些。

纪时倒是想劝他爸妈不种了,可爸妈不同意,一是他们不想让田这么荒下去,非得种点什么,二是家里的蔬菜还能给纪时带点过去,外面卖的毕竟不如家里种的新鲜。

但他们确实不需要再为钱发愁了,现在种田也是锻炼锻炼身体,收成好坏无关紧要,但闲着不动也难受,非得活动活动,纪妈经常描述她在京市那段时间有多受罪,听得纪时也是的表情。

不过他爸妈确实更适应在家的生活。

邻里之间互相帮帮忙,互相聊聊八卦,纪妈这人嘴紧,平时也不太喜欢在外面说东家长西家短的,所以别人反而爱找她聊,一见她就拉住她,和她吐苦水聊八卦。

纪时觉得,她妈嘴上不说,心里还挺享受的。

至于他爸,生活滋润了之后,他就挺乐意穿着新衣服出去闲逛的,主要他心里很得意,因为家里这一片都没有比纪时更有出息的孩子了。

他平时打打小牌再干干活,汽车也开得挺顺,以前纪爸是真担心过开车的油费这些,现在就完全不需要担心了,纪时经常给他们寄生活费,加上现在快递越来越发达,他在京市在国外买的东西都能很顺当地寄到爸妈手里。

纪爸纪妈对纪时的期待值已经不能更高了,两人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纪时做学问太辛苦把身体搞垮了。

家里的房子是纪时大学毕业修的,四个房间很宽敞,纪爸纪妈没搞什么时髦的东西,就是四四方方的户型,还有邻居说,既然纪时在外面发展那么好,他们也该把家里再弄弄,搞得大气漂亮一点,可纪爸纪妈都没有再弄得打算。

纪时发展得不错,这一点他们也清楚。

可纪时再有本事,也不代表他们就能赖着孩子花孩子的钱,他们附近这一片要家长贴的小孩不在少数,纪爸纪妈已经属干难得的不需要贴孩子还能寄钱的了,可他们觉得,京市的消费是京市的,纪时看着是过得不错,可他过得不好的地方会和别人说吗

所以纪时寄来的钱纪爸纪妈都存着,他们种的青椒蔬菜那些够两人一年的开支了,加上每个月社保上还有些钱,两个人在家花绰绰有余。

纪时给他爸妈买了新电脑和平板,两人现在也不愿意看电视机了,都上网看视频和电视,纪爸最近甚至想买个投影仪因为他看人家用的投影仪都挺好的。

他本身还挺喜欢这些时髦东西的,以前是没条件所以不敢想,现在条件好起来了,他总要满足自己一下。

不过纪爸和纪妈也都是克制的人,要买什么都是盘算着家里的收入去消费的,他俩也不可能去买远超自己消费能力的东西。

z县也慢慢发展起来了,10年之后,z县这边建了几个大商场,房价也涨到1万多一平,虽说纪爸纪妈老嘀咕这房子到底想卖给谁,可不管怎样,和纪时高中时候比起来,这里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z中也搬了新校区,又一次带动了那一片的房产销售。

现在纪爸和纪妈没事做就开着车去县里逛逛,逛逛新开的商场,加上县里大力搞旅游,开发了好几个景区,两人经常找纪时视频,和他炫耀今天去了哪个哪个景区。

他们一般也不全是自己去,有时候带外公外婆,有时候带二姑他们,主要有了车去哪儿都方便,纪爸现在再也不说车油费钱这种话了,他冬天怕冷,去镇上超市也开车去,这个时候纪妈反而会嫌他浪费钱,纪爸这个时候要么装没听见,要么就反驳去一趟就几块钱。

纪时有时候听着他俩互相抱怨,都觉得这样的生活就像一场梦一样。

如果没有真实经历过这一切,他恐怕也不敢想象,自己从头来过居然可以给命运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不仅是他自己的,也是父母和亲人的。

不过纪爸纪妈还是有些遗憾纪时离家太远,主要他俩在京市过了个冬,虽说家里有暖气,可还是对外面的温度深恶痛绝,觉得纪时如果在海市和金陵会活得更舒服一些。

当然,纪爸也说,纪时在京大名头确实好听,那是比去其他学校更牛。

虽说当老师有寒暑假,可纪时一旦忙起来,寒暑假比平时上班更麻烦,好歹平时上班都知道他有课,一些事情轮不到他去做,所以纪时一年里回家的次数也并不多。

好在现在交通比他上学的时候方便得多,纪时回家一趟倒也不难。

纪妈比较遗憾的是纪时吃不到本地的海鲜了,纪时喜欢吃海鲜,家也离海近,在外面吃的海鲜不少都是时间久一点的,而且也没有本地特产,确实不如他们这边刚从船上上来的好吃。

之前纪时回家那次就去靠海的那个镇吃了一次,价格的确不算便宜,但味道确实很好,饭馆的装修远不如京市那些动辄几星的餐厅,可论口味,纪时还是觉得自己吃惯了的饭最好吃。

家乡菜yds

曾泰然不由嘲笑纪时,他拍视频时间特别足,最近回家待了一阵子,就把z县这片吃了个遍,他每天在群里和朋友圈里发美食,各个乡镇的特产、海鲜、烧饼看得纪时口水直流。

曾泰然还说了句让纪时想打他的话∶你们吃饭都要花钱,我不仅不花,别人还要给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