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尽管中日存在战略意识上的矛盾,但经过六轮磋商,双方都向合作的方向迈出了积极的一步。特别是,双方不再单纯强调各自的主张,而是积极寻求合作方式和方向。双方在使东海成为和平之海从而实现双赢这一目标上已经达成共识。
日本许多理智型的政治家认为,中日两国共同开是解决东海争端唯一正确的方法。日本现任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一直主张以对话方式解决东海油气田问题,安倍晋三在访华时也表示,愿与中国合作开东海有争议气田。日本内阁还拟增设一名海洋大臣,专门应对东海资源争端。这些大大提升了中日合作的可能性。
今年11月16日,中越协议联合开曾存在分界问题的南海北部湾油气资源。这为中日合作开东海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范本。中国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夏义善指出,中、日加上未来的东南亚实现能源合作,就可以对中东的原油和世界的液化气压价。
中韩:韩国三种方式逼近苏岩礁争议宜搁置
为占据主动,韩国通过更换名字、建造基地、官民共同开这3种方式,向实际拥有苏岩礁主权“逼近”。效仿这一做法,韩国最近还要给苏岩礁附近海中的“丁岩礁”再起个韩国名字。
但事实上,当前中韩在东海海域的专属经济区尚未明确划分,只是进行了一些磋商。苏岩礁作为海底暗礁,在有关领土和划分专属经济区问题上缺乏法理依据。
处理海域纠纷中国彰显大国风范
东海问题一直错综复杂。 中国虽然有实力谋取最有利於中国自身利益而并不一定有利於地区和平的结果,但中国选择了地区和平。也是出於和平外交的考虑,中国对海域专属经济区很少有宣示主权的行动。在中日关系上,中国始终寻求共赢合作,以东海油气田为例,即便中日在划界方面存在分歧,中国依然充分照顾到日本的诉求,只在中国无争议区域进行开。而周边国家却在积极强化控制,日本在钓鱼岛和“冲之鸟礁”上更是动作频频。
在苏岩礁问题上,中国也一直低调处理,直到今年才正式由外交部提出。
中国外交部曾表示,中方一贯主张本着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按照公平原则,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同包括韩国在内的有关国家在海洋划界等问题上存在的问题。
但和平外交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了应有的最基本的国家权益。为构建和谐海洋,正当保护我国海洋权益,中国国家海洋局已加大了对我国海洋的巡视与管理。中国海监部门在东海、黄海我专属经济区和南海北部海湾海上边界和部分争议海域依法进行了不定期的巡航监视,严正表明了我国政府的立场。</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