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妈让你回家,我和阿木古郎换你回去吧。”
袁振富抬头,袁野和阿木古郎已经停下车了。
“你刚回来”
“嗯。我老舅给我姥爷、姥姥买了好吃的,让我捎回来。给,大苹果。”
“姑父您还学习啊”阿木古郎好奇地问。
“你俩吃吧,我不吃。”袁振富又对阿木古郎说,“活到老,学到老嘛,每个人都要终身学习的。特别是你们,正是学习的好时候,可不能光想着玩儿而荒废了啊。这就叫进取心。”
阿木古郎低下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袁野爸,你说的进取心我记着呢,还有“公同宽真进,感孝责自仁”,我都背下来了。
袁振富合上书放在腿上,说背下来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行出来。
阿木古郎眼珠滴溜儿乱转,问姑父,我小哥你俩说啥呢
“你懂几个问题别瞎打听。去那边儿看看奶牛,千万别进人家庄稼地啊。”
“在这儿就能看着了,离地老远呢,吃不着庄稼。”
“你就懒吧,支使不动你。总有对付的,我说一句话,你有八句等着。你啊,缺仁啊。”袁野装模作样地训阿木古郎。
“缺人缺啥人”
袁振富笑了,说阿木古郎,袁野是在你面前显摆呢。意思是你缺少“仁爱心”。刚才说的“公同宽真进,感孝责自仁”,是我给总结的“十心家训”,意思是说,做人要有“十心”
“老师说做人做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姑父,你咋说要十心呢”阿木古郎说出了自己看法。
袁振富拉他坐了下来,说行,阿木古郎能思考问题了,不错。听我给你讲啊,“公同宽真进,感孝责自仁”每一个字代表一个“心”,说的是一个做人的道理。
“爸,有一点我不太明白,您告诉我做人要有同情心,就是要求我们得善良。可是,有人还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呢,善良到底对还是不对啊”袁野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行啊,问题提得很尖锐啊。看来你是真琢磨了。”袁振富很高兴,望着欢歌流淌的月牙河说,“论语里有一篇文章,讲的是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孔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爸,我没听太明白。”
阿木古郎更是云里雾里,如同听天书一般。
袁振富笑了笑,说你马上就读初三了,还听不太明白可不行啊。你俩都看出学习的重要性了吧我这么给解释吧,有个人,去孔子面前显摆,觉得自己是个仁义的人、善良的人,就问“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呢”他以为孔子会表扬他呢,结果呢孔子反问道,“你用善行回报恶行,那你用什么回报善行我们得用公正无私回报恶行,得用善行回报善行。”这段对话教育我们什么呢做人不能善恶不分、一味迁就。要我个人理解,万事最难的就是度的把握。比如说吧,自信是好的品质,要是过度自信呢那就成了自负和骄傲了;谦虚是美德,过度谦虚就和自卑差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