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吉却是解释道“小人不幸逢遇冤家,误将王相打死,理当偿命,安得埋怨。只奈小人有母,七十余岁。小人无兄无弟,又无妻室。母老孤身,必为沟渠饿殍,尸骸暴露,情切伤悲,养子无益,子丧母亡,思之切骨,苦不敢言。小人不得已,放声大哭。不知回避,有犯大夫,祈望恕罪。”
散宜生听罢武吉之言,默思良久“若论武吉打死王相,非是斗殴杀伤人命,不过挑柴误塌尖担,打伤人命,自无抵偿之理。”于是散宜生道“武吉不必哭,我往见千岁启一本,放你回去,办你母亲衣衾棺木,柴米养身之资,你再等秋后以正国法。”武吉叩头谢恩道“谢老爷大恩”
于是散宜生立马进了便殿,见了文王,行礼之后,散宜生启奏道“臣启大王前日武吉打伤王相人命,禁于南门。臣往南门,忽见武吉痛哭。臣问其故,武吉言有老母七十有余岁,止生武吉一人,况吉上无兄弟,又无妻室,其母一无所望,吉遭国法,羁陷莫出,思母必成沟渠之鬼,因此大哭。
臣思王相人命,原非斗殴,实乃误伤。况武吉母寡身单,不知其子陷身于狱。据臣愚见,且放武吉归家,以办养母之费,棺木衣衾之资,完毕,再来抵偿王相之命。臣请大王旨意定夺。”文王听罢散宜生之言,也觉有理,于是下令准行道“速放武吉回家。”
武吉出了狱之后,思家心重,故而飞奔回来。只见母亲倚闾而望,见武吉回家,忙问道“我儿,你因甚么事,这几日才来为母在家,晓夜不安,又恐你在深山穷谷被虎狼所伤,使为娘的悬心吊胆,废寝忘餐。今日见你,我方心落。不知你为何事,今日才回”
武吉一边哭,一边拜伏在地,说道“母亲,孩儿不幸前日往南门卖柴,遇文王驾至,我挑柴闪躲,塌了尖担,打死门军王相。文王把孩儿禁于狱中。我想母亲在家中悬望,又无音信,上无亲人,单身只影,无人奉养,必成沟壑之鬼,因此放声大哭。
多亏上大夫散宜生老爷启奏文王,放我归家,置办你的衣衾、棺木、米粮之类,打点停当,孩儿就去偿王相之命。母亲,你养我一汤无益了”说完之后,武吉大哭。
武吉之母听见儿子遭此人命之事,吓得也是魂不附体,一把扯住武吉,悲声哽咽,两泪如珠,仰天长叹道“我儿忠厚半生,并无欺妄,孝母守分,今日有何事得罪天地,遭此陷穽之灾。我儿,你有差迟,为娘的焉能有命”
武吉忽然想到“前一日,孩儿担柴行至磻溪,见一老人执竿垂钓,在线拴着一个针,在那里钓鱼。孩儿问他为何不打弯了,安着香饵钓鱼那老人曰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非为锦鳞,只钓王侯。
孩儿笑他你这个人也想做王侯,你那嘴脸,也不像做王侯,好像一个活猴那老人看看孩儿曰我看你的嘴脸也不好。我问他我怎的不好那老人说孩儿左眼青,右眼红,今日必定打死人,确确的,那一日打死了王相。我想老人嘴极毒,想将起来可恶。”
可是武吉的母亲就不一样了,他非但不觉得那老人可恶,放倒是两眼放出了些光亮,问武吉道“那老人姓甚,名谁”武吉回道“那老人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因他说出号来,孩儿故此笑他。他才说出这样破话。”
武吉之母,连说道“此老善相,莫非有先见之明。我儿,此老人你还去求他救你。此老必是高人。”武吉听了母之言,也觉得所言不虚,连忙收拾了,就往磻溪来见子牙。
不多时,武吉就已来到溪边,见子牙依旧是独坐于垂杨之下,将一把渔竿飘浮在绿波之上,自己作歌取乐。武吉走至子牙之后,低声恭谨地叫道“姜老爷”子牙回首,看见原来是武吉,子牙便闻到“你是那一日在此的樵夫。”武吉回道“正是。”
子牙摇了摇头,继续问道“你那一日可曾打死人么”武吉慌忙,跪下哭泣着说道“小人乃山中蠢子,执斧愚夫,那知深奥。肉眼凡胎,不识老爷高明隐达之士。前日一语,冒犯尊颜。老爷乃大人之辈,不是我等小人,望姜老爷切勿记怀,大开仁慈,广施恻隐,只当普济群生
那日别了老爷,行至南门,正遇文王驾至,挑柴闪躲,不知塌了尖担,果然打死门军王相。此时文王定罪,理合抵命。小人因思老母无依,终久必成沟壑之鬼,蒙上大夫散宜生老爷为小人启奏文王,权放归豕,置办母事完备,不日去抵王相之命。以此思之,母子之命依旧不保。今日特来叩见姜老爷,万望怜救毫末余生,得全母子之命。小人结草衔环,犬马相报,决不敢有负大德”
子牙只是摇头道“数定难移。你打死了人,宜当偿命。我怎么救得你”武吉却是抓住这最后一根稻草不肯撒手,哀哭拜求说道“老爷恩施,昆虫草木,无处不发慈悲,倘救得母子之命,没齿难忘”
子牙见武吉来意十分虔诚,又得知了此人将来还必有一场富贵,于是子牙说道“你要我救你,你拜吾为师,我方救你。”武吉听罢子牙之言,连忙附身下拜。子牙又道“你既为吾弟子,我不得不救你。如今你速回到家,在你床前,随你多长,挖一坑堑,深四尺。
你至黄昏时候,睡在坑内;叫你母亲于你头前点一盏灯,脚后点一盏灯。或米也可,或饭也可,抓两把撒在你身上,放上些乱草。睡过一夜起来,只管去做生意,再无事了。”武吉听了,领师父之命,回到家中,挖坑行事。
武吉回到家中,带着满面喜容。武母虽然看出来些许,却还是不敢肯定,故而问道“我儿,你去求姜老爷,此事如何”武吉就将之前子牙对他的那些吩咐,全部对母亲说了一遍。武母大喜过往,连忙命武吉挖坑点灯。
而另一边子牙也没闲着,乘着三更时分,起一法坛,在上面披发仗剑,踏罡布斗,搯诀结印,为武吉之事施展法术,蒙蔽天机。次日清早,武吉一大早就来见子牙,口中称道“师父”,而后还极其庄重地下拜行礼。
子牙也不客气,既然是为他挡下了灾劫,又做了他的师傅,什么礼受不得,只是淡然地说道“既拜吾为师,早晚听吾教训。打柴之事,非汝长策。早起挑柴货卖,到中时来讲谈兵法。方今纣王无道,天下反乱四百镇诸侯。”
武吉毕竟只是一介樵夫,虽然识得几个字,却不知道这些天下大事,故而问道“老师父,反了那四百镇诸侯”子牙回道“反了东伯侯姜文焕,领兵四十万,大战游魂关;南伯侯鄂顺反了,领三十万人马,攻打三山关。
我前日仰观天象,见西岐不久刀兵四起,杂乱发生。此是用武之秋,上心学艺,若能得功出仕,便是天子之臣,岂是打柴了事。古语有云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又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也是你拜我一场。”
武吉听了师父之言,心想师父也不可能故意来诳他,故此早晚上心,不离子牙,精学武艺,讲习六韬。而西岐城内,散宜生忽然有一日想起武吉之事,惊觉他居然已经是半载没有回来了。散宜生连忙入内庭来见文王,启奏道
“武吉打死王相,臣因见彼有老母在家,无人养侍,奏过主公,放武吉回家,办其母棺木日费之用即来;岂意彼竟欺灭国法,今经半载,不来领罪,此必狡猾之民。大王可演先天数以验真实。”
文王一听居然有人敢不顾礼法,回去了就自以为可以逍遥法外,自然是不能善了,故而回道“善。”随命人取来金钱,占演凶吉。文王一见卦象,点头叹道“武吉亦非猾民,因惧刑自投万丈深潭巳死。若论正法,亦非斗殴杀人,乃是误伤人民,罪不该死。彼反惧法身死,如武吉深为可悯”散宜生听罢,也是叹息良久,而后君臣各退。,,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