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封神之战(一百一十九)(1 / 2)

子牙领着大队人马来至黄河边上,左右报知中军。子牙吩咐道“借办民舟。”每只俱有工食银五钱,并不白用民船一只,万民闻此消息,无不欢呼感德,正所谓“时雨之师”。子牙传令,另备龙舟一双,装载武王。

子牙与武王驾坐在龙舟的中舱,只见左右鼓棹,向黄河中流进发。只听得黄河内泼浪滔天,风声大作,把武王的龙舟泊在浪里颠播。武王问道“相父,此舟为何这样掀播”子牙回道“黄河水急,平昔浪发,也是不小的;况今日有风,又是龙舟,故此颠播。”

武王在船内着实烦闷,问子牙道“推开舱门,俟孤看一看,何如”于是子牙同武王推舱一看,好大浪怎见得黄河迭浪千层,有诗为证洋洋光侵月,浩浩影浮天。灵派吞华岳,长流贯百川。千层凶浪滚,万迭峻波颠,岸口无渔火,沙头有鹭眠。茫茫浑似海,一望更无边。

话说武王一见黄河,白浪滔天,一望无际,吓得事面如土色。那龙舟只在浪里,或上、或下。忽然有水中间显出一个漩涡来,那水势分开,只听得一声响亮,有一尾白鱼跳在船舱里来,就把武王给吓了一跳。

只见那鱼在舟中,左迸右跳,跳了足有四五尺高。武王见此异象,就问子牙道“此鱼入舟,主何吉凶”子牙回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鱼入王舟者,主纣王该灭,周室当兴,正应大王继汤而有天下也。”

而后子牙传令道“命庖人将此鱼烹来,与大王享之。”武王却是觉得既是祥瑞,不可烹食,说道“不可。”仍命人将此白鱼掷之河中。子牙却是劝道“既入王舟,岂可舍此,正谓天赐不取,反受其咎,理宜食之,不可轻弃。”

武王拗不过子牙,左右领了子牙之令,速命庖人将此鱼烹好拿来。不一时就有庖人将鱼羹献上,子牙命将此鱼羹赐与诸将在,诸将食用都觉得十分鲜美。少顷,风平浪静,龙舟已渡黄河。

孟津的四百诸侯知周兵已至,全都打点停当,前来迎接武王。子牙知晓武王乃是仁德之主,岂肯欺君;恐众诸侯尊称武王,以致当中出了差错,则大事去矣,毕竟他与武王称王之事,乃是他的主意,武王虽是隐隐知晓,却并不明白到底何事。

故而须是预先吩咐过众位诸侯,然后才好相见,也不露出圭角;只待破纣之后,再作区处。于是子牙对武王说道“今舟虽抵岸,大王还在舟中,俟老臣先上岸,陈设器械,严整军威,以示武于诸侯,立定营栅,然后来请大王。”武王回道“听凭相父设施。”

而后子牙先上了岸,率领着大队人马到了孟津,在此处立下营塞。但见众诸侯齐至中军,来见子牙。子牙将四百诸侯全都迎接上帐,相互叙礼之后,子牙说道“列位君侯见武王不必深言其伐君吊民之故,只以观政于商为辞,俟破纣之后,再作商议。”

众诸侯知道子牙心意已决,纵使武王不允,也要伐纣,心中大喜,俱依子牙之言。子牙见众人都答应了下来,方才令军政官与哪咤、杨戬二人前去迎请武王来此。后面又跟着有西方的二百诸侯随后也过了黄河,同武王车驾而进。

真个是天下诸侯会合,场景自是不同,小小一个孟津,如今竟也有些许异象。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今日诸侯会孟津,纷纷杀气满江尘。旌旗向日飞龙凤,剑戟迎霜泣鬼神。士卒赳赳歌化日,军民济济庆仁人。应知世运当亨泰,四海讴吟总是春。

武王同西方的二百位诸侯一齐来至孟津大营后,探马报入中军帐,子牙当即率领南、北二方的四百位诸侯,又有数百小诸侯,齐来迎接。武王径进中军。先有

南伯侯鄂顺、东南扬侯锺志明、北伯侯崇应鸾、西南豫州侯姚楚亮、左伯宗智明、东北兖州侯彭祖寿、远伯常信仁、夷门伯武高逵、邠州伯丁建吉、右伯姚庶良、近伯曹宗等众多诸侯进营,只有东伯侯姜文焕还未曾进游魂关,乃令武王上帐首座。

武王却是不肯,彼此固逊多时,武王方才同众诸侯交相下拜。天下诸侯俯伏启奏“今大王大驾特临此地,使众诸侯得睹天颜,仰观威德,早救民于水火之中,天下幸甚万民幸甚”

武王却不敢当,谦逊地说道“予小子发,嗣位先生,孤德寡闻,惟恐有负前烈;谬蒙天下诸侯传檄相邀,特拜相父东会列位贤侯,观政于商。若曰予小子冒昧兴师,则予岂敢,惟望列位贤侯教之”

众多诸侯内,有豫州侯姚楚亮对武王说道“纣王无道,杀妻诛子,焚炙忠良,杀戮大臣,沉湎酒色,弗敬上天,郊庙下祀,播弃黎老,昵比罪人。皇天震怒,绝命于商。予等奉大王恭行天之罚,伐罪吊民,拯万姓于水火,正应天顺人之举,泄人神之愤,天下无不感悦。若予等与大王坐视不理,厥罪惟均,望大王裁之。”

武王闻言却是不同意他的说法“纣王虽不行正道,俱臣下蔽惑之耳。今只观政于商,擒其嬖幸,令人君加改其敝政,则天下自平矣。”又有彭祖寿说道“天命靡常,惟有德者居之。

昔尧有天下,因其子不肖,而禅位于舜。舜有天下,亦因其子之不肖,而禅位于禹。禹之子贤,能承继父业,于是相传至桀而德衰,暴虐夏政,天人怨之;故汤得行天之罚,放桀于南巢,伐夏而有天下。

贤圣之君六七作,至于纣,罪恶贯盈,毁弃善政,戕贼不道,皇天震怒,降灾于商,爰命大王以伐殷汤,大王幸毋固辞,以灰诸侯之心。”

众多诸侯皆是点头称是,武王一时却是谦让不成。子牙见诸候却是有违先前约定,有些愠怒,打断道“列位贤侯,今日亦非商议正事之时,俟至商郊,再有说话。”众诸侯见子牙不喜,只得说道“丞相之言是也。”武王随即命营中治酒,大宴诸侯。

这边袁洪还在营中,只见有报马启奏道“今有武王兵至孟津下寨,大会诸侯,请元帅定夺。”殷破败在一旁听得此言,连忙上前进言道“周武乃天下叛逆元首,自兴兵至此,所在获捷;军威甚锐,元帅不可轻忽,务要严兵以待。”

袁洪却是不以为意,说道“参军之言固善,料姜尚不过一磻溪村夫,有何本领,此皆诸关将士不用心,以致彼侥幸成功。参军放心,看吾一阵令他片甲不回。”却也不看看自己跟脚,不过猿猴得道却也如此嚣张,小瞧天下英雄。

等到次日,子牙升了帅帐,众诸侯皆上帐来参见,有夷门伯武高逵进言道“启元帅诸侯六百驻兵于此,俱未敢擅于用兵,止在此拒住,只候武王大驾来临,以凭裁夺。今日若不先擒袁洪,则匹天尚自逞强,犹不知天吏之不可战也。望元帅早赐施行。”

子牙点头应道“贤侯之言甚善。吾必先下战书,然后会兵孟津,方可以示天下之恶惟天下之德可以克之。”众人闻言,皆是大喜。子牙随后连忙修书,差杨戬前往汤营内,来下战书。杨戬领了子牙之命,往成汤营前下马,大呼喊道“奉姜元帅将令,来下战书”

有探事小校报与中军,袁洪听得周营来下战书,忙命左右“令来。”只见军政官来至营门,令杨戬进见。杨戬至中军帐见了袁洪,呈上子牙战书。袁洪观看之后,对杨戬说道“吾不修回书,约定明日会兵便了。”

杨戬回至中军后,见了子牙,说明日会兵。子牙便传令与众诸侯道“明早会兵。”于是诸侯俱皆去准备了。等到次日,只听得周营内鼓响,子牙调出营内大队人马,身后有六百诸侯齐出,当中才是子牙的西岐人马,俱是大红旗。

只见子牙左边是南伯侯鄂顺,右边是北伯侯崇应鸾,人马尽是五色的旛幢,真若盔山甲海,威势如彪,英雄似虎。众军士布成阵势,只听得三军吶喊,一齐冲至商军阵前,有哨马报与袁洪,袁洪随与众将出营观看子牙大兵队伍,只见天下诸侯按雁翅排开,分于左右,当中的是元帅姜尚,左有鄂顺,右有崇应鸾。

有诗为证,诗曰

诸侯共计破朝歌,正是神仙遇劫魔。百万雄师兴宇宙,奇功立在孟津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