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封神之战(一百三十)(2 / 2)

又诗叹纣王才兼文武,却是最终落得这样一个结果,实在可叹,诗曰

打虎雄威气更骁,千斤膂力冠群僚。托梁换柱超今古,赤手擒飞过鸷雕。

拒谏空称才绝代,饰非枉道巧多饶。只因三怪迷真性,蠃得楼前血肉焦。

摘星楼上纣王之后,众诸侯俱在午门外住札。少时,只见午门开处,王宫内的众宫人同侍卫将军等人,还有御林士卒皆是出来酌水献花,焚香拜迎武王的车驾,武王则是同诸侯在九间殿。姜子牙则是传令众军士道“且救息宫中火。”

这边众诸侯俱是上了九间殿,只见丹墀下拜伏着商汤的大小将领、头目等众,跻跻跄跄,簇拥两傍。武王对子牙说道“纣王无道,残虐生灵,而六宫近在肘腋,其宫人、宦寺被害更惨,今军士救火,不无波及无辜;相父首先严禁,毋令复遭陷害也。”

子牙闻言,连忙传令道“凡军士人等止许救火,毋得肆行暴虐,敢有违令妄取六宫中一物,妄杀一人者,斩首示众,决不姑息汝宜悉知。”只见王宫内的众宫人、宦寺、侍卫、军官齐呼万岁。而后武王亲自在九间殿驻跸,与众诸侯看麾下军士救火。

武王猛然间抬头,却是看见殿东边有黄邓邓的二十根大铜柱摆列在一傍,武王问子牙“此铜柱乃是何物”子牙回道“此铜柱乃是纣王所造炮烙之刑。”武王嗟叹道“善哉不但临刑者甚惨,只今日孤观之,不觉心胆皆裂。纣王可谓残忍之甚”

子牙见武王终于是对纣王没那么恭谨了,心中有些开怀,于是又引武王入后宫,至摘星楼下,见那虿盆里面无数蛇蝎上下翻腾,中间又有许多白骨暴露,骷骸乱滚;又见一旁的酒池内也是阴风惨惨,肉林下冷露凄凄。

武王不解问道“此是何故”子牙回道“此是纣王所制虿盆,杀害宫人者;左右正是肉林、酒池。”武王听后,叹息道“伤哉纣天子何无仁心一至此也”心中不胜伤感,乃作诗以纪之,诗言“成汤祝网德声扬,放桀南巢正大纲。六百年来风气薄,谁知惨恶丧疆场”

心中又有些伤感于炮烙之刑,也作诗以纪之,诗言“苦陷忠良性独偏,肆行炮烙悦婵娟。遗魄常傍黄金柱,楼下焚烧业报牵。”

而后武王来至摘星楼下,见这楼里余火尚存,烟焰未绝,将原本好好一座富丽堂皇的大楼,给烧得是十分狼狈,甚至还有无辜宫人遭在此劫,此时尚有余骸未被烧尽,一时间臭秽难闻。武王更觉心中不忍,连忙吩咐左右军士道“快将这些遗骸检出去埋葬,无令暴露。”

武王又对子牙说道“但不知纣王骸骨焚于何所当另为检出,以礼安葬,不可使其暴露于天地;你我为人臣者,此心何安”子牙闻言,见武王还是没忘记臣子之礼,叹了口气,回道“纣王无道,人神共愤,今日,实所以报之也。今大王以礼葬之,诚大王之仁耳。”

于是子牙吩咐军士道“检点遗骸,毋使混杂;须寻纣王骸骨,具衣衾棺椁,以帝王之礼葬之。”有诗叹成汤王业如斯而尽

天丧成汤业,敌兵尽倒戈。积山尸遍野,漂杵血流河。

尽去烦苛法,方兴时雨歌。太平今日定,衽席乐天和。

子牙令军士在摘星楼废墟中寻纣王遗骸,以礼安葬后,众诸侯则是陪同武王一起往鹿台而来。上了台后,见此处阁耸云端,楼飞霄汉,亭台迭迭,殿宇巍峨,雕栏玉饰,梁栋金装;又只见明珠异宝,珊瑚玉树,厢嵌成琼宫瑶室,堆砌就绣阁兰房,不时起万道霞光,顷刻有千条瑞彩,真所谓目眩心摇,神飞魄乱。

武王点首叹道“纣天子这等奢靡,竭天下之财以穷己欲,安有不亡身丧国者也”子牙也是回道“古今之所以丧亡者,未有不从奢侈而败,故圣王再三叮咛垂戒者,宝已以德,毋宝珠玉,良有以也。”以此叮嘱武王要以纣王为鉴。

武王又提议道“如今纣王已灭,天下诸侯与闾阎百姓受纣王剥削之祸,荼毒之苦,征敛之烦,日坐水火之中,衽席不安,重足而立,今不若将鹿台聚积之货财,给散与诸侯、百姓,将巨桥聚敛之稻粟,赈济与饥民,使万民昭苏,享一日安康之福耳。”

子牙听得此言,点头赞头道“大王兴言及此,真社稷生民之福也宜速行之。”而后武王命左右去发财运粟送于诸侯万民。只见有人从后宫之中,擒拿了纣王之子武庚,子牙命道“推来。”众诸侯听说纣王之子在此,心中无不切齿。

少时,众将将武庚推至殿前,武庚跪下。众诸侯一齐说道“殷受不道,罪盈满贯,人神共怒,今日当斩首正罪,以泄天地之恨。”子牙也点头道“众诸侯之言甚是。”武王却是急忙制止道

“不可纣王肆行不道,皆是群小、妖妇惑乱其心,与武庚何干且纣王炮烙大臣,虽贤如比干、微子,皆不能匡救其君,又河况武庚一幼稚之子哉今纣王已灭,与子何雠且罪人不孥,原是上天好生之德,孤愿与众位大王共体之,切不可枉行杀戮也。俟新君嗣位,封之以茅土,以存商祀,正所以报商之先王也。”

东伯侯姜文焕却是出般启奏道“元帅在上今大事俱定,当立新君以安天下诸侯、士民之心。况且天不可以无日,国不可以无君,天命有道,归于至仁,今武王仁德着于四海,天下归心,宜正天位,以安天下民心。况我等众诸侯入关,襄武王以伐无道,正为今日之大事也。望元帅一力担当,不可迟滞,有辜众人之心。”

众诸侯也一齐说道“姜君侯讲得有理,正合众人之意。”子牙还没来得及说些什么,武王却是有些惶恐地逊谢道“孤位轻德薄,名誉未着,惟日兢兢,求为寡过以嗣先王之业而未遑,安敢妄觊大位哉况天位惟艰,惟仁德者居之,乞众位贤侯共择一有德者以嗣大位,毋令有忝厥职,遗天下羞。孤与相父早归故土,以守臣节而已。”

一傍的东伯侯听了武王之言,却是厉声大喝道“大王此言差矣天下之至德,孰有如大王者今天下归周,已非一日,即黎民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谓大王能救民于水火也。且天下诸侯景从云集,随大王以伐无道,其爱戴之心,盖有自也。大王又何必固辞望大王俯从众议,毋令众人失望耳。”

武王还是推辞道“发有何德,望贤侯无得执此成议,还当访询有众,以服天下之心。”东伯侯姜文焕继续劝道“昔帝尧以至德克相上帝,得膺大位;后生丹朱不肖,帝求人而逊位,群臣举舜。舜以重华之德,以继尧而有天下。后帝舜生子商均亦不肖,舜乃举天下而让之禹。

禹生启贤明,能承继夏命,故相继而传十七世。至桀无道而失夏政,成汤以至德放桀于南巢,伐夏而有天下。传二十六世至纣,大肆无道,恶贯罪盈。大王以至德与众诸侯恭行天之讨,今大事已定,克承大宝,非大王而谁大王又何必固逊哉”

武王却还是谦让道“孤安敢方禹汤之贤哲也。”不过态度已是有些软化,姜文焕见状,继续说道“大王不事干戈,以仁义教率天下,化行俗美,三分天下有其二;故凤鸣于岐山,万民而乐业。天人相应,理不可诬。大王之政德,与二君何多让哉”

武王却是有些无力的辞让道“姜君侯素有才德,当为天下之主。”忽然听得两傍的一众诸候一齐上前,大呼喊道“天下归心,已非一日,大王为何苦苦固辞大拂众人之心矣况吾等会盟此地,岂是一朝一夕之力,无非欲立大王,再见太平之日耳。今大王舍此不居,则天下诸侯瓦解,自此生乱,是使天下终无太平之日矣。”

子牙见众人将武王逼得有些紧了,连忙上前制止道“列位贤侯不必如此,我自有名正言顺之说。”正是子牙一计成王业,致使诸侯拜圣君。,,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