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封神之战(一百三十一)(1 / 2)

只见子牙上前,对武王说道“纣王祸乱天下,大王率诸侯明正其罪,天下无不悦服,大王礼当正位,号令天下。况当日凤鸣岐山,祥瑞现于周地,此上天垂应之兆,岂是偶然今天下人心悦而归周,正是天下响应,时不可失。大王今日固辞,恐诸侯心冷,各散归国,涣无所统,各据其地,日生祸乱,甚非大王吊伐之意。深失民望,非所以爱之,实所以害之也。愿大王详察”

武王见子牙如此劝说,只得不好意思地说道“众人固是美爱,然孤之德薄,不足以胜此任,恐遗先王之羞耳。”东伯侯姜文焕连忙道“大王不必辞逊,元帅自有主见。”又对子牙说道“请元帅速行,不得迟滞,恐人心解散。”

子牙也知道此事不可久托,急忙传令下去,道“命画图样造台,作祝文昭告天地社稷,俟后有大贤,大王再让位未迟。”众诸侯已知子牙之意,皆是随声应诺。一傍有周公旦自去造台。有诗诵之,诗曰

朝歌城内筑禅台,万姓欢呼动八垓。沴气已随余焰尽,和风方向太阳来。

岐山鸣凤缠祯瑞,殿陛赓歌进寿杯。四海雍熙从此盛,周家泰运又重开。

周公旦连夜画好了图样,于朝歌王宫内的天地坛前造了一座台。这台高三层,按三才之象,又分八卦之形。正间中设立“皇天后土之位”;傍旁边安放“山川社稷之神”;左右又有“十二元神”旗号,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立于其地;前后有“十干”旗号,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立于本位;坛上有“四季正神方位”;春日太昊,夏日炎帝,秋日少昊,冬日颛顼;中有黄帝轩辕;坛上罗列笾、豆、簠、簋、金爵、玉斝,陈设祭前,并生蒭炙脯,列于几席,鲜、酱、鱼、肉设于案桌,无不齐备。

只见这台上又有香烧宝鼎,花插金瓶,子牙见一且都准备停当了,方请武王亲自上坛。武王再三谦让之后,方才登坛。天下八百诸侯齐立于此台两傍,周公旦高捧祝文,上台开读,祝文道

“惟大周元年壬辰,越甲子昧爽三日,西伯侯西岐武姬发敢昭告于皇天后土神祇曰呜呼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殷受弗克上天,自绝于命。臣发承祖宗累治之仁,列圣相沿之德,予小子曷敢有越厥志,恭天承命,底商之罪,大正于商。惟尔神祇,克成厥勋,诞膺天命。

予小子方日夜祗惧,恐坠前烈,敬修未遑。无奈诸侯、军、民、耆老人等,疏请再三,众志诚难固违。俯从群议,爰考旧典,式诹吉日,祗告于天、地、宗庙、社稷暨我文考,于是日受册、宝,嗣即大位。仰承中外靖恭之颂,天人协应之符,庆日月之照临,膺皇天之永命。尚望福我维新,永终不替,慰兆人胥戴之情,垂累业无疆之绪。神其鉴兹伏惟尚飨。”

周公旦读罢这番祝文之后,将祝文焚了,祝告天地之后,只见祝文燃烧的香烟笼罩在空中,就见得一片瑞霭氤氲满地,其日天朗气清,惠风庆云,真是昌期应运,太平景象,自然迥别。那朝歌内百姓挤拥,遍地欢呼。

只是他们却不知,这一封祝文却是彻底葬送了人族的大好气运,人族从天地的主人,变成了神明的下人奴隶,就此埋下了末法之劫最大的隐患。

西方八宝功德池内,早已迁移至此的不可知之地,墟狱看着这一幕,嘴角微微一笑,翻了个身继续睡去,却不是真的在睡,而是在熔炼那些从诸天万界游离而来的信仰之力。

高天之上,本应该是墟狱分身的昊天帝,此时看着人间帝王自认天子,目光闪烁,却是不知道他心中所想。

天外天火云洞内人族的三皇看见这一幕,也是掩面叹息,后洞中的燧人氏更是痛哭流涕,毕竟其他三位虽是人族,却也是太古大能转世,和他这个纯粹的人族自然是有些不同。

而此时许久未有动静的万妖祖城此时却也有些不在平常了,那座帝妖宫内,久违得聚集起了不少大妖,就连占据了准提肉身,行走人间的仓颉也回到了这里,他们全都待在这里唯一的原因就是陷入长眠的天渊终于是醒了过来。

只见神铁王座上,天渊的仅剩下的身躯上,两只妖异的暗金瞳孔缓缓缓缓睁开,他我见状正欲回归天渊体内,却被他制止住了,对他说道“现在我离超脱还差一步,你要是回归,我就前功尽弃了,所以你还是继续独自待一段时间吧。”他我点头称是,而后退下。

天渊化作人身,扫视了一周身边的诸位妖族,却是什么都没说,只是淡淡地吩咐道“行了,既然现在我醒了过来,后面的事我就自己处理好了,你们都退下吧,为大劫到来做些准备。”

无需他多说什么,一众妖族全都带着狂热的眼神退下了,这就是天渊的巨大魅力,无需多言,令行禁止。

唯有仓颉驾驭着准提的肉身还留在帝妖宫内,天渊见状也不意外,只是一挥手往仓颉脑海之中打入一道神光,仓颉会意,也退下了。

而天渊则是独自坐在王座上,不知道思考着些什么,缓缓地磨砺着自己右手上的黑色手套。

又说回凡间之事,武王受了册、宝,登基即天子位,面南垂拱端坐。乐奏三番,众诸侯出笏,山呼万岁。众人拜贺之后,武王传旨,大赦天下。而后众人簇拥着武王下了坛,来至殿廷,重新拜贺,武王又传旨,命人摆九龙饰席,在此大宴八百诸侯,君臣共乐。

众人酒过数巡之后,十分欢畅,百官觉得夜已深沉,于是诸侯便各自辞阙谢恩而散。武王一戎衣而有天下,君臣和乐,作诗以咏之,诗曰坛下香风绕圣王,军民嵩祝舞霓裳。江山依旧承柴望,社稷重新乐裸将。金阙晓临仙掌动,玉阶时听佩环忙。熙熙皞皞清明世,万姓讴歌庆未央。

次日武王设朝,众诸侯朝贺之后,武王对子牙说道“殷纣因广施土木之功,竭天下之财,荒淫失政,故有此败。朕蒙众诸侯立之为君,朕欲将鹿台之货财给散与天下诸侯,颁赐各夷王衣袭之费,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命诸侯各引人马归国,以安享其土地。”

于是又将摘星楼旁边,纣王建起的富丽堂皇的殿阁尽行拆毁,而后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基,式商容之闾,放内宫之人,大赉于四海,使百姓悦服。

又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以示天下大服,无需这些多余的牲畜。武王在朝歌,不过旬月,就使万民乐业,人物安阜,瑞草生,凤凰现,醴泉溢,甘露降,景星庆云,熙熙皞皞,真是太平景象。有诗为证,诗曰

八十公公杖策行,相逢欣笑话生平。眼中不识干戈事,耳内稀闻战鼓声。

每见麒鳞鸾凤现,时听丝竹管弦鸣。于今世上称宁宇,不似当年枕席惊。

只是他们却不知这些都只是墟狱使的手段,就为了分去人族气运,为将来之事做打算。

不过武王做为第一任天子,却是天人感应,民安物阜,天降祥瑞,万民无不悦服。只见天下诸侯见此间事了,俱皆辞朝,各自归还本国。子牙入内庭见武王,纣王问道“相父有何奏章”子牙启奏道“方今天下已定,老臣启陛下,命官镇守朝歌。”

武王点头应道“俱听相父。着用何官”子牙回道“今武庚,陛下既待以不杀,使守本土,得存商祀,必用何人监守方可。”武王却是没有一口答应,而是说道“俟明日临朝商议。”子牙闻言,有些惊讶,却是什么也没说,退朝之后,径直回了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