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封神之战(一百三十一)(2 / 2)

等到次日,武王早朝,诸臣朝见之后,武王回道“朕今封武庚世守本土,以存商祀,必使人监国;当用何人而后可”武王问罢,众臣共议,而后回道“非亲王不可。”遂令管叔鲜、蔡叔度二王监国。武王依允,随命二叔守此朝歌。

武王又吩咐道“明日大驾归国。”只见武王圣谕一出,朝歌军民暨耆老人等,俱皆谋议,要遮留圣驾,留待武王就在此地。

于是等到武王次日,吩咐二叔监国,大贺起行之后。只见朝歌中的那些百姓,皆是扶老挈幼,遮拜于道,大呼喊道“陛下救我等于水火之中,今一旦归国,是使万姓而无父母也。望陛下一视同仁,留居此地,我等百姓不胜庆幸。”

武王见这么多百姓挽留,安慰他们说道“今朝歌朕已命二叔监守,如朕一样,必不令尔等失所也。尔等当奉公守法,自然安业,又何必朕在此,方能安阜也”百姓见挽留不住,具皆放声大哭,声音震动天地。

武王听闻此声,心中亦觉有些凄然;便又对两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二人说道“民乃国之根本,尔不可轻虐下民,当视之如子。若是不体朕意,有虐下民,朕自有国法在,必不能为亲者讳也。二弟共勉之”二叔受命。

武王即日发驾起程,就往西岐前进。朝歌百姓哭送了一程后,也只得回朝歌去了。武王离了朝歌,一路行来,也非一日,不觉已是来至孟津。思想昔日渡孟津时,白鱼跃舟,兵戈扰攘;今日又是另一番光景,实在是不胜嗟叹。有诗咏之

驾返西岐龙入海,与民欢忭乐尧年。归牛桃圃开新运,牧马华山洗旧膻。

箕子囚中先解释,比干墓上有封笺。孟津昔日曾流血,无怪周王念往贤。

武王同子牙一起渡了黄河之后,过渑池,出五关,子牙一路行来,忽然想起又一班随行征伐阵亡的将官,心下不胜伤悼。这一日来至金鸡岭,兵过首阳山。只见大队方行之间,前面却是有二位道者阻住,对旗门官说道“与我请姜元帅答话。”

左右报进中军,子牙连忙出辕门观看,却见原来是伯夷、叔齐二人。子牙忙躬身问道“二位贤侯见尚,有何见谕”伯夷反问道“姜元帅今日回兵,纣王致于何地”子牙答道“纣王无道,天下共弃之。

吾兵进五关,只见天下诸侯已大会于孟津。至甲子日,受率其旅若林,罔敢敌于我师,前徒倒反戈攻于后,以北,至血流漂杵,纣王,天下大定。吾主武王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封比干之基,式商容之闾,诸侯无不悦服,尊武王为天子。今日之天下,非纣王之天下也。”

子牙说完之后,只见伯夷、叔齐一齐仰面涕泣,大呼喊道“伤哉伤哉以暴易暴兮,予意欲何为”说完之后,二人拂袖而回,入首阳山中,作“采薇”之诗,七日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有诗吊之,诗曰

昔阻周兵在首阳,忠心一点为成汤。三分已去犹啼血,万死无词立大纲。

水土不知新世界,江山还念旧君王。可怜耻食甘名节,万古常存日月光。

而后子牙领兵过了首阳山,至燕山,只见一路上,周民皆是箪食壶浆迎武王。一日,已是回兵至西岐山下,忽见有上大夫散宜生、大将黄滚前来接驾,领着西岐众官俱在道傍俯伏。

武王在车中,看见下面的众弟与黄滚老将军,以及身后跟着的孙儿黄天爵,武王不免想起了东征路上死去的那些将领,叹息道“朕东征五载,今见卿等,不觉满腔凄惨,愁怀勃勃也。”散宜生近前启奏道“陛下今登大位,天下太平,此不胜之喜。臣等得复睹天颜,正是龙虎重逢,再庆都喜起之风,陛下与万姓同乐太平,又何至凄惨不悦也”

武王却是摇头说道“朕因会诸侯而伐纣,东进五关,一路内损朕许多忠良,未得共享太平,先归泉壤;今日卿等,老者、少者、存者、没者,俱不一其人,使朕不胜今昔之感,所以郁郁不乐耳。”

散宜生却是启奏道“以臣死忠,以子死孝,俱是报君父之洪恩,遗芳名于史册,自是美事。陛下爵禄其子孙,世受国恩,即所以报之也,又何必不乐哉”而后武王与众臣并辔而行。西岐山至岐州只有七十里,一路上,万民争看武王,无不欢悦。

武王的銮驾被众人簇拥着,来至西岐城下,只听得城内一片笙簧嘹亮,香气氤氲。武王至殿前下辇,入了内庭,参见太姜,谒太姙,会太姬,而后设筵宴在显庆殿,大会文武百官。正是太平天子排佳宴,龙虎风云聚会时。君臣欢饮,尽醉而散。

等到次日早朝,武王聚齐众文武,参谒之后。武王道“有奏章出班见朕,无事早散。”言未毕,就见子牙已是出班启奏道“老臣奉天征讨,灭纣兴周,陛下大事已定;只有屡年阵亡人、仙,未受封职。老臣不日辞陛下,往昆仑山,见掌教师尊,请玉牒、金符,封赠众人,使他各安其位,不致他怅怅无依耳。”

武王点头应道“相父之言甚是。”正要准行,只听有午门官启驾道“外有商臣飞廉、恶来在午门候旨。”武王问子牙道“今商臣至此见朕,意欲何为”子牙回道“飞廉、恶来,纣之佞臣。前破纣之时,二奸隐匿;今见天下太平,至此欲簧惑陛下,希图爵禄耳。此等奸佞,岂可一日容之于天地间哉,但老臣有用他之处,陛下可宣入殿廷,俟老臣吩咐他,自有道理。”

武王从其言,命道“宣入殿前来。”于是左右将二臣引至丹墀前,拜毕,口称“亡国臣飞廉、恶来愿陛下万岁”武王问道“二卿至此,有何所愿”飞廉启奏道“纣王不听忠言,荒淫酒色,以至社稷倾覆。臣闻大王仁德着于四海,天下归心,真可驾尧轶舜,臣故不惮千里,求见陛下,愿效犬马。倘蒙收录,愿执鞭于左右,则臣之幸也。谨献玉符、金册,愿陛下容纳。”

子牙也是点头道“二位大夫在纣俱有忠诚,奈纣王不察,致有败亡之祸。今既归周,是弃暗投明,愿陛下当用二位大夫,正所谓舍珷玞而用美玉也。”于是武王听了子牙之言,封飞廉、恶来二人为中大夫;二人谢恩。

有诗叹之,诗曰贪望高官特地来,金符玉册献金阶。子牙早定防奸计,难免封神剑下灾。

武王封了飞廉、恶来二人之后,子牙也不久留,径直出朝,回了自己的相府去。

又说当年子牙之妻马氏,曾笑子牙不能成其大事,是以竟弃了子牙而他适,如今却也是还活着,毕竟有一份封神气运。乃至今日,武王业已嗣位,天下归周,宇宙太平,即便茅檐蔀屋,穷谷深山,凡有人烟聚集之处,无有不知武王伐纣,俱是相父姜子牙之功。

而今日一统华夷,姜子牙也是出将入相,享受人间无穷富贵,权牟人主,位极人臣,实在古今罕及,天下人无不赞叹道“当日子牙困穷之时,磻溪坐隐,此身已老于渔樵;执意八十岁方被文王聘请归国,今日做出这无大不大事业来。”

这些人今日讲,明日讲,不消几日就讲到了这马氏的耳朵里来。马氏此时却是跟随了一个乡村种田户之人。这日,闻得邻家一个老婆子对马氏说道“昔日你当时嫁的那个姜某,如今做了多大事业,”如此长,如此短,与马氏说了一遍。

只说得那马氏满面通红,心也一腔热烘烘的起来,却是闭目无语。那老婆子又催促了她两句,说道“当日还是大娘子错了,若是当时随了姜某,今日也享这无穷富贵,却强如在这里守穷度日。这还是你命里没福”马氏越发觉得心里如油煎火燎一般,却是追悔不及,越发怒恼。,,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